然后,他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星萤的脸庞。不是作为“研究对象”或“潜在威胁”的星萤,而是那个失去记忆、对世界充满好奇又带着一丝畏惧的少女。她帮助受伤船员时的耐心细致,学习人类知识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还有……她看向自己时,那双清澈眼眸中全然的、不掺一丝杂质的信任。
这份信任,沉重如山。它代表着一种最原始的、超越种族和文化的善的假设。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坚守,如果面对未知的第一反应永远是禁锢与敌意,那么人类即使存活下来,所保存的文明火种,是否也已经失去了最核心的人性光辉?这样的延续,又有何意义?
恐惧是真实的,风险是存在的。但希望,那微弱的、却可能指引方向的星火,同样真实。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争论不休的众人。仅仅是一个眼神,会议室内的嘈杂声便瞬间平息下来。所有人都知道,指挥官已经做出了决定。
王晨星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沉稳和不容置疑的权威,在寂静的简报室里清晰地回荡:
“诸位,”他开口道,“我听取了你们的意见。卡特的担忧,基于职责,合情合理;李琟的坚持,源于科学探索的精神,也值得尊重。”
他稍作停顿,让话语的重量沉淀下去。
“但是,我们必须认清一个基本事实:截至目前,星萤没有表现出任何主动的敌意。相反,她有数次无意中帮助了我们舰队的成员。在缺乏确凿的、证明其存在直接威胁的证据前提下,我们不能,也绝不会,仅凭‘可能’的风险和源于无知的恐惧,就对一个可能怀有善意的个体采取敌视和禁锢的措施。”
他的话语斩钉截铁,确立了对待星萤的基本基调——善意的假设与谨慎的接触。
“然而,”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疑虑必须被正视,未知必须被探索,安全必须被保障。逃避和压制解决不了问题。”
他看向李琟博士,下达了第一项指令:
“李琟博士,我决定成立一个专项研究小组,由你全权负责。该小组享有最高保密权限,其核心任务是:通过非侵入性、自愿合作的方式,对星萤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目标是了解她的生理结构、能量特性、意识活动模式以及其能力的本质与触发条件。”
他特别强调了关键词:“必须绝对尊重其个人意愿和尊严。研究过程要以建立信任为先导,循序渐进。我要的是理解,是合作的可能性,而不是一份冰冷的解剖报告。”
接着,他转向卡特上校,下达了第二项指令:
“卡特上校,星萤的安全级别提升至最高级。由你负责外围安保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确保她的人身安全绝对不受威胁——包括来自外部和内部潜在威胁的侵害。”
他的语气异常严肃:“但是,未经我的直接批准,安保力量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她的正常生活、学习以及与研究小组的合作。你们的职责是盾牌,是护栏,而不是锁链。明白吗?”
最后,他总结道,目光扫过全场:
“我们的目标,不是控制或排斥一个未知的存在。我们的目标,是理解,是寻求在确保舰队安全的前提下,合作共存的可能。这条路或许艰难,充满未知,但这正是我们作为人类,区别于冰冷宇宙法则的地方——我们拥有理性,也拥有包容;我们敬畏风险,但不应被恐惧吞噬希望。”
王晨星的决断,像一道清晰的界限,划定了舰队对待星萤的官方政策框架。它既没有完全倒向保守的禁锢,也没有盲目地拥抱未知,而是在恐惧与希望之间,开辟了一条充满挑战但更具建设性的中间道路。
这个决定,暂时平息了高层的激烈争论,将分歧纳入了可控的轨道。研究派获得了官方授权和资源,得以在规范下开展探索;谨慎派的安全关切也得到了重视,安保级别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底线保障。
消息通过非正式渠道有限地扩散出去,在船员中引发了不同的反响。有人为指挥官的开放与勇气感到鼓舞,有人则对持续的不确定性心怀忧虑。
而对于身处旋涡中心的星萤而言,她或许并不完全理解这次会议的意义,但她能感觉到,王晨星来看望她时,眼神中的那份坚定与守护,比以往更加清晰。
王晨星的决断,如同在激流中投下了一枚定锚。高层会议上激烈的争论暂时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项在绝对保密状态下悄然展开的、代号为 “镜湖计划”的专项研究。
这个充满诗意的代号,由王晨星亲自拟定,蕴含着深邃的期望与严谨的方法论。
“镜”,象征着映照与洞察。意味着研究的目标,不是强行解剖或干预,而是像一面光滑平整的镜子,力求客观、清晰、不加扭曲地反映出研究对象的本质真相。
“湖”,则代表着平静、深邃与包容。暗示研究的环境与方法,必须是温和、非侵入性的,试图在一种宁静、安全的氛围中,去探索星萤那深不可测的内在奥秘,避免因粗暴的搅动而破坏可能存在的微妙平衡或引发不可预知的反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