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长安城下了一夜的冬雨,天色阴沉得可怕。
凌晨,天还未亮,王宗(王秀)就已经穿戴好了那身冰冷的铠甲。
他站在府中的庭院里,看着手下那数百名同样披坚执锐,沉默不语的士兵。
这些人,是他麾下最精锐的力量,是值得他信任的人,也是他今天唯一的倚仗。
“都准备好了吗?”他问道。
“准备好了!”数百人的声音,压抑而又整齐。
“出发。”
王宗(王秀)翻身上马,带着这支队伍,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他们没有前往神策军的大营,而是直接,潜伏在了含元殿附近的一处偏僻宫殿里。
这是皇城的核心,也是皇帝每日上朝理政的地方。
王宗(王秀)的计划很简单,他要放弃李训计划中,所谓“封锁外围”的任务。
他不去赌李训能不能成功,因为已经有事实摆在眼前了,他要赌在混乱之中,他能不能第一个抢到皇帝!
……
早朝,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开始了。
唐文宗李昂,端坐于龙椅之上,脸色有些苍白,眼神深处,却压抑着一丝紧张和兴奋。
宰相李训和京兆尹郑注,站在百官的前列,看似平静,但紧握的拳头,却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不平静。
而另一边,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等一众大宦官,则像往常一样,侍立在皇帝的身侧,脸上带着倨傲而又阴冷的笑容。
他们还不知道,一场针对他们的杀局,已经布下。
朝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就在众人以为今天又将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早朝时。
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突然出列奏报。
“启禀陛下!臣有祥瑞上奏!昨夜,臣的官署后院,一棵石榴树上,天降甘露!此乃上天对陛下仁政的嘉许啊!”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天降甘露?这可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祥瑞。
唐文宗立刻装出一副惊喜的样子,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竟有此事?快!众位爱卿,随朕一同前去观赏!”
说着,他便要走下丹陛。
“陛下,且慢。”
一个尖细的声音,忽然响起。
是仇士良。
他走上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陛下,天降祥瑞,固然可喜。但此事,事关重大,不可不慎。不如先让老奴等人,替陛下去查验一番,确认无误后,陛下再移驾不迟。”
他生性多疑,总觉得这事,有些蹊跷。
李训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他生怕皇帝会拒绝,打乱了计划。
但唐文宗,却表现出了一个合格演员的素养。
他“犹豫”了片刻,然后“勉强”地点了点头:“嗯,中尉所言,亦是有理。那便辛苦诸位公公,替朕跑一趟了。”
“为陛下分忧,是老奴的本分。”
仇士良得意地笑了笑,然后对着身后的鱼弘志等一众大宦官,使了个眼色。
数十名手握大权的宦官,便在韩约的“引领”下,浩浩荡荡地,向着左金吾卫的官署走去。
李训和郑注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隐秘的兴奋。
鱼儿,上钩了。
含元殿内,大部分的官员,都还沉浸在“天降祥瑞”的喜悦中,议论纷纷。
只有王宗(王秀)知道,好戏要开场了!
他悄悄地将众人护至身前,对着殿外,打了一个手势。
……
仇士良一行人,走进了左金吾卫的官署。
院子里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
“韩将军,”仇士良停下脚步,狐疑地看着韩约,“你说的甘露,在何处啊?为何这院里,连个鬼影子都看不到?”
韩约指着院子中央的那棵石榴树,声音都在发抖:“就……就在那里……”
仇士良眯着眼睛,向前走了几步。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
将官署两侧回廊上,悬挂着的帷帐,吹得飞了起来。
帷帐之后,是数百名手持利刃,身披铠甲的伏兵!
“不好!有埋伏!”
仇士良毕竟是经历过风浪的人,第一个反应了过来。
他尖叫一声,转身就跑!
“动手!”
随着一声令下,两侧的伏兵,如狼似虎地冲了出来,手中的刀剑,狠狠地向着那些手无寸铁的宦官们砍去!
“啊!”
惨叫声,瞬间响彻了整个金吾卫官署。
几个跑得慢的宦官,当场就被砍翻在地,鲜血染红了青石板。
仇士良等人,吓得是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向着院外逃去。
“快!快回含元殿!保护陛下!”仇士良一边跑,一边声嘶力竭地大喊。
他知道,只要能抢在李训他们前面,控制住皇帝,他们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
含元殿。
当金吾卫方向,传来第一声惨叫时。
李训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