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的夜风,湿冷,带着江底淤泥和远方海潮的咸腥气,蛮横地卷走了咖啡馆露台上最后一缕咖啡的暖香。叶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杯壁,目光却像抛了锚,稳稳落在对面苏晚晴的脸上。对岸陆家嘴的灯火在她眸中碎成一片流动的星海,那片星海深处,正倒映着他刚刚亲手勾勒出的、名为“资本深蓝”的惊涛骇浪。
“‘领航员’?”苏晚晴唇角弯起一个极精准的弧度,像精算师笔下那条完美无瑕、不容一丝误差的收益曲线,清冷中带着一丝玩味,“听起来,责任千斤重,风险万仞高。”她端起骨瓷杯,浅啜一口,氤氲的热气短暂地模糊了她的镜片,也柔和了那过于锋利的轮廓,“不过,既然船长大人决心已定,船头指向何方?我们的船…总该有个响亮的名号?”
叶帆脑中瞬间掠过无数金融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高盛、黑石、桥水……它们如同海市蜃楼般辉煌又遥远。最终,他的视线落回脚下坚实的水泥地,落回身边这个并肩而立的身影。一个名字,带着泥土的厚重与风帆的锐气,破浪而出。
“帆石,”他吐出这两个字,声音低沉,却像磐石投入深潭,激起不容置疑的回响,“帆筑的‘帆’,磐石的‘石’。实业为基,如石之坚,沉在深海,托起一切;金融为翼,扬帆远航,破开迷雾,直抵彼岸。”
“‘帆石’…”苏晚晴低声重复,舌尖仿佛在品味这两个字的份量。镜片后的眸光骤然一亮,如同暗夜中捕捉到猎物的鹰隼,“好名字。根扎在泥里,魂飘在云上。那么,叶大船长,这艘‘帆石号’的首航任务,是去捞金,还是…去触礁?”她微微前倾,带着一丝促狭的挑衅。
叶帆指节在桌面轻轻一叩,发出金石之音。“立足合规,搭建平台。第一步,‘帆石投资’必须拿到那张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的牌照。”他目光锐利如刀,直刺核心,“这是驶入那片深蓝海域唯一的、合法的通行证。晚晴,”他加重了语气,带着不容推卸的托付,“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非得你这面‘金融合规的盾牌’,亲自上阵,一口一口,把它啃下来不可。”
苏晚晴放下杯子,杯底与托盘碰撞,发出清脆的“叮”一声。几乎是瞬间,她脸上那抹因夜风和名字而生的柔和气息荡然无存,切换速度之快,仿佛刚才只是叶帆的错觉。镜片后的眼神冷冽如手术刀,精准地切入主题。“浦西支行信贷部三年,律所经手过七个私募基金备案,其中三个是硬骨头。”她语速平稳,条理分明,每一个字都像经过精密计算,“这块骨头的纹理,我熟。核心就两个字:人,实。”
她伸出两根纤长的手指,点在桌面上:
“第一,人。 核心是你,叶帆。投资经理的履历必须‘漂亮’。‘漂亮’的标准是什么?不是堆砌头衔,是过往业绩——哪怕是小打小闹的模拟盘,或是只有十万八万的真实操作记录,也得拿出能说服审核委员会那帮老狐狸的东西。你那点‘市场直觉’…”她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只能包装成‘深度市场洞察力’和‘独特的量化基本面结合策略’。你的推演能力,是底牌,不是名片。”
“第二,实。 初始资金池,两千万。”她报出这个数字,目光紧锁叶帆,“你个人大头,一千二百万,来源必须是帆筑实业分红积累和前期清晰可查的投资收益;帆筑实业作为关联方出资五百万,这是基石,账目要干净得像水洗过的鹅卵石,每一道纹路都经得起放大镜看;周伯那几位老伙计跟投三百万,友情价入场券,但每一分钱的流水、完税证明,缺一不可。”
她身体微微后靠,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细微却不容忽视的节奏:“第三,策略定位。 ‘基本面量化’——听起来高大上,内核是什么?利用公开数据(财报、行业研报、政策风向),结合你那套‘独特因子模型’选股,再用点低风险套利策略(比如可转债)当船上的减震器。这需要一份逻辑严密、最好有漂亮回测数据(哪怕是精心设计的模拟盘)支撑的投资说明书。记住,审核委员会那帮人,眼睛毒得很,一个词用得不谨慎,就可能被解读为‘风格漂移’、‘潜在风险’。”
苏晚晴突然停下敲击,目光如探照灯般射向叶帆,声音压得更低,带着洞悉一切的了然:“最关键的, 是坐在备案审核委员会办公室里那几位手握生杀大权的‘判官’。特别是那位郑副主任。他们的雷区在哪里?疑虑点往往藏在材料里一句不起眼的备注,一次看似随意的口头询问中。我需要‘近距离接触’,叶帆。不是递张名片那种,是能看清他们眼神闪烁、嘴角微动的那种距离。”
叶帆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这正是【初级人脉洞察】该亮剑的时刻。“备案材料,你是总设计师,笔在你手。策略逻辑和模拟数据,我来炮制,保证‘漂亮’。至于接触审核委员…”他眼中闪过一丝猎人锁定目标的光芒,“我来想办法,敲开那扇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