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走!”
掌柜低吼的声音还在耳边,陈朔已一把拉住苏婉清,猛地撞开后院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身后,前堂传来的呵斥声、翻箱倒柜声以及小伙计带着哭腔的辩解声混杂在一起,如同追命的鼓点。
后院狭小,堆满破旧的药篓和废弃的瓦罐,一面近两人高的砖墙横亘在前。墙头布满碎玻璃,在阴沉的天空下闪着寒光。
“上墙!”陈朔低喝,不容置疑地蹲下身,双手交叠垫在膝上。时间就是生命,任何犹豫都可能万劫不复。
苏婉清没有丝毫迟疑,她信任陈朔的判断。她一脚踩上陈朔的手掌,陈朔猛地发力向上一托,苏婉清借势扒住墙头,不顾碎玻璃刺破手掌的疼痛,敏捷地翻了上去。她迅速解下腰间原本用来捆扎草药的布带,甩了下来。
陈朔抓住布带,双脚蹬墙,三两下也攀上墙头。碎玻璃划破了他的裤腿和手臂,火辣辣的疼,但他浑然不觉。他回头看了一眼同仁堂的后门,隐约听到杂乱的脚步声正向后院逼近。
“跳!”
两人毫不犹豫地从墙头跃下,落入另一条更为狭窄、堆满垃圾的背街小巷。腐臭的气味扑面而来。
“这边!”陈朔拉起苏婉清,沿着小巷深处狂奔。他脑中飞速回忆着进来时观察到的镇子大致布局,以及账房先生最后塞给他的那张纸条上隐含的方位信息——备用联络点“樵夫”在镇西,他们必须横穿大半个镇子才能抵达最近的出口。
但此刻,他们如同惊弓之鸟,暴露在纵横交错的街巷网中。
“哔——哔哔——!”
尖锐的哨音在前方街口响起,是维持会的哨子!紧接着,杂沓的脚步声和旭日国士兵特有的皮靴声从多个方向传来,显然,一张围捕的大网正在迅速收紧。
“他们反应太快了!”苏婉清喘息着,脸色煞白。手中的药篮早已在翻墙时丢弃,此刻她空着双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无助。
陈朔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硬闯是不可能的,他们如同瓮中之鳖。必须利用环境,必须隐匿。
他的目光锁定在巷子中段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堆满烂菜叶和破筐的角落。那里看似是死路,但凭借研究员对旧式城镇结构的了解,这种地方往往存在一些被遗忘的通道。
“跟我来!”他拉着苏婉清钻到那堆垃圾后面,果然发现一个仅容一人匍匐通过的、被破木板半遮住的狗洞,通向隔壁巷子。洞口散发着浓烈的霉味和尿臊气。
“从这里钻过去!”陈朔毫不犹豫。
“这……”苏婉清看着那污秽不堪的洞口,脸上闪过一丝犹豫。
“没时间了!活下去最重要!”陈朔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他率先趴下,不顾一切地钻了进去。苏婉清一咬牙,也紧随其后。
当两人从隔壁巷子一个同样隐蔽的杂物堆后钻出来时,听到原先那条巷子里传来了维持会汉奸气急败坏的叫骂声和翻找声。
暂时安全了零点几秒。
陈朔没有丝毫停顿,他脱下已经被划破、沾满污秽的外衫,反穿过来,露出里面相对干净但同样破旧的里衬。他又抓起一把墙根的灰土,快速抹在自己和苏婉清的脸上、头发上,低声道:“弯腰,缩肩,走得慢一点,像本地穷苦人。”
他借鉴了历史上间谍规避追捕的“形象快速切换法”,通过改变衣着、体态和行走姿态,在追兵眼皮底下进行视觉欺骗。
两人低着头,弓着背,混入了另一条少有人流的小街。这里似乎是一个简陋的菜市场,人群熙攘,气味混杂。陈朔拉着苏婉清,专门往人多、气味浓的地方钻,利用人群和摊位作为掩护,同时借助鱼腥、腌菜等浓烈气味干扰可能的追踪犬。
他的大脑如同高速计算机,不断计算着最佳路径,规避主要街道和哨卡,专挑那些七拐八绕、地图上都不会标注的毛细血管般的小巷。每一次转弯,每一次停顿,都基于对敌人心理和搜索习惯的预判。
苏婉清紧紧跟着他,感受着他手心传来的坚定力量和不容置疑的引领。她看着这个不久前还让她感到陌生和疑虑的“青石”,在此刻展现出近乎本能的逃脱技巧和冷静到可怕的判断力,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这绝不是一个普通联络员该有的能力。
在一次短暂的隐蔽间隙,陈朔靠在潮湿的墙壁上,微微喘息。他侧耳倾听着远处哨音和脚步声的方位,快速在脑中构建着敌人的搜索网格。
“我们好像在往南走,”苏婉清小声提醒,“‘樵夫’在西边。”
“我知道,”陈朔低声道,目光依旧警惕地扫视着巷口,“他们在西边和北边布下了重兵,现在过去是自投罗网。我们先向南,绕到镇子边缘,再找机会折向西。这叫迂回,避开其锋芒。”他下意识地用上了战术术语。
苏婉清似懂非懂,但选择相信。
就在他们准备再次移动时,陈朔眼角的余光瞥到斜对面一间茶馆的二层窗户。窗户半开着,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男子,正凭窗而立,手里端着一杯茶,目光似乎有意无意地扫过他们刚才藏身的巷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