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赵立东。林辰觉得很累,像背着块浸了水的棉絮,走不动路。他掏出手机,翻出苏晴昨天发给他的照片——城郊社区的老人蹲在墙根下晒太阳,身后是片拆了一半的废墟,那是规划中要建活动中心的地方。
“刘主任,项目是为了什么?”林辰的声音很轻,“是为了给赵部长攒政绩,还是为了让镜州有个像样的文化地标?”
刘斌被问住了,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楼梯间的声控灯灭了,两人陷在黑暗里,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粗重的,带着火药味。
“明天。”刘斌的声音在黑暗里响起来,“明天之前,你必须把招标方案改好,把资质门槛降到暂定级。否则,别怪我没提醒你。”他摸出打火机,“啪”地一声点燃烟,火光映着他扭曲的脸,“王总说了,再加二十万,给你妹妹在省城买套学区房。”
林辰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妹妹明年要高考,想考省城的大学,他一直没能力给她在那边安家。这个条件,精准得像把手术刀,剖开了他最柔软的地方。
“滚。”林辰的声音很低,却带着股狠劲。
刘斌没再说话,转身噔噔噔下了楼,烟蒂被他扔在地上,冒着青烟。声控灯在他身后一盏盏熄灭,把林辰独自留在黑暗里。
回到镜州时,天已经黑了。林辰没回办公室,直接去了报社。苏晴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她正对着电脑叹气,桌面上摊着份校样,标题用红笔圈着——《谁来守护社区的文化角落》。
“林部长?”苏晴看到他,有点惊讶,“您怎么来了?”
林辰拿起校样,苏晴的字迹清秀有力,在“部分重点工程占用文化专项资金”这句话下面,画了条波浪线。“写得很好。”他说。
“好有什么用。”苏晴苦笑,“张部长刚才打电话,说这篇报道‘影响不好’,让撤稿。印刷厂都排好版了,我正头疼呢。”
林辰掏出手机,拨通了张涛的电话。听筒里传来麻将牌的碰撞声,张涛的声音带着点不耐烦:“林部长?这么晚了有事?”
“苏晴的报道,为什么要撤?”林辰的声音很冷。
“那篇东西写得太尖锐了,周市长看到会不高兴的。”张涛打了个哈欠,“再说,惠民工程的资金问题,不是正在协调吗?别捅出去让外人看笑话。”
“笑话?”林辰猛地提高声音,捏着手机的指节发白,“让老百姓蹲在墙根下棋,让孩子在垃圾堆旁写作业,这才是笑话!张涛我告诉你,这篇报道必须发,少一个字我跟你没完!”
他很少发火,突然的爆发让苏晴愣了一下。电话那头的张涛也没反应过来,沉默了几秒,突然骂道:“林辰你别给脸不要脸!真当自己是盘菜了?宣传部的事,还轮不到你一个外来的指手画脚!”
“啪”的一声,电话被挂断了。
林辰站在原地,胸口剧烈起伏。苏晴递过来一杯水,小声说:“其实……不发也没关系,我可以换个角度写。”
“不行。”林辰接过水杯,指尖的颤抖慢慢平复下来,“该说的话,必须说。该做的事,必须做。”他看着苏晴,“明天一早,我去印刷厂盯着,这篇报道,一字不改地发出来。”
离开报社时,已经是深夜。林辰走回宣传部,想拿份文件。办公室的门虚掩着,他推开门,发现灯亮着。桌上多了个牛皮纸信封,压在他的台历下面,台历翻到了三天后——项目推进会的日子。
他拿起信封,没有署名,没有地址。拆开一看,里面是叠打印纸,标题赫然是《启航公司围标实施方案》。
方案写得很详细:王海涛注册了三家空壳公司,分别叫“扬帆”“远航”“云帆”,法人代表都是他的远房亲戚。招标时,三家公司轮流抬价,最后让“启航”以略高于底价的价格中标,确保利润最大化。文件末尾附着三家公司的注册信息,连股东的身份证号都列得清清楚楚。
林辰的手指抚过纸面,在最后一页停住了——那里用铅笔淡淡画了个问号,像只眼睛,正盯着他看。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卷着雨点打在玻璃上,噼啪作响。林辰走到窗边,看着路灯下被雨水打湿的街道,空无一人。他不知道这份文件是谁送的,是刘斌的对手,还是周志国的眼线,又或者,是某个看不惯这一切的普通人。
但他知道,这是份投名状,也是份催命符。握着它,他可以随时毁掉王海涛,甚至拉刘斌下水。可代价呢?周志国会趁机把李磊推上来,产业园还是会变成烂摊子,他的文化惠民工程,可能永远都等不到那三百万。
台历上的红圈像只血眼,盯着他。三天后,他到底要在推进会上说什么?是接过周志国递来的橄榄枝,还是硬着头皮,把这场浑水搅得更浑?
林辰把文件塞进抽屉,锁好。钥匙在锁孔里转了两圈,发出“咔哒”的轻响,在寂静的办公室里,像声无奈的叹息。他摸出桃木珠,贴在眉心,冰凉的触感让他稍微清醒了点。
雨越下越大,敲在窗上,像无数只手指在叩门。林辰知道,无论他做什么选择,这扇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而那个画在文件末尾的问号,已经在他心里生了根,开始发芽。
喜欢清澈的抵抗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清澈的抵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