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妥协的代价
招标会的会议室比想象中拥挤。林辰坐在评审席的正中间,面前摆着厚厚的投标文件,纸张边缘被指尖摩挲得发毛。窗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像无数根手指在催促,又像在无声地叹息。
八点整,主持人宣布投标开始。投影仪上依次闪过投标公司的名称,大多是镜州本地的企业,资质栏里密密麻麻的“一级”“二级”,像排整齐的勋章。轮到“启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时,会场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新公司,竟赫然出现在主体工程的竞标名单里。
“资质等级:暂定级?”坐在前排的一位老总突然站起来,手里捏着招标文件,“张部长,招标文件上明明写着‘二级以上资质’,这家公司怎么回事?”
张涛坐在林辰旁边,脸上堆着公式化的笑:“这位老总稍安勿躁,启航公司虽然是暂定级,但实力雄厚,且有省级单位推荐,经特批纳入竞标范围。”他看向林辰,眼神里带着点挑衅,“林部长,您说是吧?”
林辰没接话,目光落在启航的投标报价上——8600万,比底价高出100万,不多不少,刚好压过其他几家本土企业的报价。他的手指在桌下攥紧,桃木珠的裂纹嵌进肉里,渗出血丝也没察觉。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像场精心编排的闹剧。王海涛的三家空壳公司依次报价:“扬帆”报8550万,“远航”报8580万,“云帆”报8590万,最后轮到启航,王海涛的委托人慢悠悠地念出“8600万”时,会场里的议论声变成了愤怒的质问。
“这是明摆着围标!”刚才那位老总拍了桌子,文件散落一地,“我们熬了三个通宵做的方案,你们就这么耍人?”
“暂定级资质也能参与主体工程?这招标办是他家开的?”
“周市长呢?李主任呢?就没人管管吗?”
评审席上的其他专家也坐不住了,有人低声对林辰说:“林部长,这不合规矩,得暂停评标。”
林辰看着王海涛的委托人——那个穿着不合身西装的年轻人,嘴角挂着心照不宣的笑,像在看一群跳梁小丑。他突然想起老剧院工地上那些劣质瓷砖,想起社区门口举着牌子的老人,想起苏晴报道里写的“被挤占的文化资金”。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旋转,搅得他胃里翻江倒海。
“继续评标。”林辰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遍会场。所有声音瞬间消失,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他,有愤怒,有失望,有鄙夷。他低下头,翻开评审表,笔尖悬在“同意”那一栏上方,迟迟落不下去。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刺破云层,在桌面上投下块光斑,晃得人眼睛疼。林辰想起三天前在周志国办公室喝的那杯龙井,茶味醇厚,却掩不住杯底的苦涩;想起刘斌在楼梯间发红的眼睛,骂他“想帮周志国”时的歇斯底里;想起父亲在医院里攥着他的手,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像在劝他回头。
“林部长?”主持人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该您投票了。”
林辰深吸一口气,笔尖落下,在“同意”栏里画了个圈。笔尖太用力,纸被划破,墨水晕开,像朵丑陋的黑花。其他专家见状,犹豫了片刻,也陆续签了字——他们知道,这是“上面”的意思,没人想为了一场注定不公的招标,砸了自己的饭碗。
“我宣布,镜州文化产业园主体工程由启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标!”主持人的声音带着失真的亢奋,王海涛的委托人立刻站起来鞠躬,脸上的笑像朵盛开的罂粟。
那位拍桌子的老总冲过来,指着林辰的鼻子:“你对得起‘文化’这两个字吗?对得起镜州的老百姓吗?”保安想拦,被他甩开:“我爹是修老剧院的工匠,他告诉我,盖房子要先做人,你连人都不会做,配当这个部长?”
林辰的脸像被火烧,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看着那人被保安架出去,背影佝偻着,像株被暴雨打蔫的玉米。会场里的人陆续离开,脚步声沉重,没人再看评审席一眼,仿佛那里坐着的不是官员,是堆散发着腐味的垃圾。
王海涛是在招标会结束后半小时来的。他没进办公室,在走廊的吸烟区等林辰,手里把玩着那串紫檀手串,和李磊的一模一样。
“林部长,讲究。”王海涛递过来个黑色布袋,沉甸甸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林辰没接,从公文包里掏出份文件递过去——《工程质量承诺书》,他连夜加了条款:每季度由第三方机构检测,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35,钢筋间距误差不超过5毫米,若出现偷工减料,立刻停工并扣除全部工程款,追究法律责任。
“签了它。”林辰的声音冷得像冰,“钱我不要,我只要项目质量达标。你要是做不到,现在就滚。”
王海涛的笑僵在脸上,接过承诺书翻了翻,撇撇嘴:“林部长这是何苦?工程质量能差到哪儿去?差不多就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