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时间将到,两人余兴未尽地留连难舍地离去,并在书报亭买了两本关于黄鹤楼的书,然后乘车前往黄石。
到黄石已是此行的终点,一路奔波竟是一无所获,向河渠的惆怅难以名状。
夜宿黄石旅社,依床看书。李白诗中的“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邱。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让他想起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汩罗,他的词赋是他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就象高悬天空的日月一样永放光辉。而楚王的荒淫无道,宠信奸佞,招致亡国之祸,当年的楚国宫楼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荒芜的山丘。
刘长卿的诗说:“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将军常年征战在外,如今解甲归田,家乡并无一点产业,今后何以为生?垂暮之年,境遇窘迫,将军不由得留恋起年富力强、骏马驰骋的年代,留恋起往日圣明治平的盛世来。这位十万大军的统帅,有他在,三边就平静无事,一把宝剑在手,威镇敌胆。轻生一剑知,他重国家轻生命,不以家为,不怕牺牲的耿耿忠心,只有宝剑知道。由于一心为国不知有家,以至老来无家业,不知怎样度过这无助的晚年。
向河渠想起自己创建生化厂和这两年顾厂不顾家的辛酸付出,落得的是或被驱逐或遭大会申斥的下场,再联系起这位李中丞的遭遇,觉得世道的不公、上司的无情,那朝那代都有,不禁为之黯然。
吕洞宾的诗说:“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他是在感叹世上没有知己,只有清风明月能知。大千世界竟找不到一个理解自己的人,满腹衷情只能与清风明月倾诉,这是多么令人难过的事情。读到这里,向河渠却是深感庆幸的,理解自己的人并不算少,不理解自己的衮衮诸公原也不是自己的一路人,也无所谓了。
啊——,不对!正因为这些脑满肠肥的衮衮诸公的不理解,才导致自己被歧视、被打入另类的呀,该怎么办呢?陆渊之在《黄鹤楼》中问:“筵前却怪当年事,鹦鹉何缘滞楚乡?”说的是:祢衡啊,你为什么要在江夏黄祖处久留呢?难道你不知生性刚直的人难为鼠辈所容吗?“何缘滞楚乡?何缘滞楚乡?”对呀,既然生产香肠已无希望,又无资金资助胶带走向正常,连饮料、涂料都无法上马,你还留在这儿等被杀吗?
还是万裕鹏的《月夜重登黄鹤楼》说得好:“况有文章传弟子,何须富贵到公卿。武昌城畔青青柳,半是当时手种成。”自己纵使回家种地,只要能将《一路上》写成,将自己关于“如何做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的相关观念传给世人,比明知振兴一个厂是不可能的还要逆势硬做,这价值还用比么?想到这儿,多少天来荦怀难释的愁思竟然一下子散去了许多,又拿起笔坐在床上写起诗来。
一、恋书恋酒恋天伦,浪迹山水任家贫。最羡翱翔云中鹤,南北东西任纵横。
二、归去不再当厂长
败将不提当年勇,百战业绩没屁用。看你就是不顺眼,白收楼房你咋弄?
砍掉香肠饿胶带,饮料涂料不让动。振兴生化已无望,解甲归田不受控。
自谋生路闯江湖,营造环境坐着书。填词吟诗唱唱歌,逍遥自在心意舒。
从黄石上船回家,一天的行程都在船上,不是看水,就是看书。《青山红袖》中的“退一步看名海利场奔走出许多魑魅,在这里听晨钟暮鼓打破了无限机关。”向河渠取出日记本将这一句记了下来。倚栏江上看水,又想起唐代诗人元稹的诗:“闷见汉江流不息,悠悠漫漫意何成!江流不语意相问,何事远来江上行?”是啊,何事远来江上行?当船从长江大桥下过时,恰有一列火车从江北开过,一刹时轮船的、火车的、汽车的汽笛声混成一片,向河渠即兴吟道:
车轮隆隆空中过,汽笛笛笛水上行。南北东西穿梭客,是为山水为利名?
十六天的跋山涉水,行程三千六百公里,离家时的那首诗,从集体角度讲,并没有找到答案。向河渠突然想到曹操骂袁绍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的小人”,心想从振兴一个厂和宣传一种观念的比较而言,振兴一个厂为小事,宣传一种观念为大事,更重要的是振兴生化厂当前已不可能,至于什么厂长、会计之类的职务、前程更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我可不能“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是到了断的时候了。他信口吟道:
一事无成收获丰,空满满空各不同。希望无望心意决,顺应时务是英雄。
从通城上车,人很多,许多人只好站着,一旅客见一位晕车旅客没有座位,就好心让他坐一会儿,说是时间长,两人轮着坐坐。谁知那旅客的晕车是假装的,坐就坐下了,让是不让的。双方争了起来,听说那位装假者是从狼山烧香回来的香客,向河渠劝说道:“老兄,既是烧香回来的香客,就更应讲理啦,坐位本来就是他的,你”没等向河渠说完,旁边一老太发话了,她说:“烧香的又怎么啦,上山是佛,下山是贼,做好事就要做到底嘛。”听听,这是哪家的逻辑?向河渠即兴吟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