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花升任“赵质检”的消息,像一阵风似的传遍了整个临时营地。娘子军们与有荣焉,干活更加仔细,生怕被这位新上任的“总监”挑出毛病。老周和小张他们的技术组也感受到了压力,修理零件时更加精益求精,毕竟现在多了道关卡,谁也不想被退回返工。
李云龙看着这氛围,乐得合不拢嘴,对孔捷嘀咕:“老孔,看见没?老林这办法好!弄个质检,这帮小子丫头干活更上心了!这叫啥?这叫……对,管理水平!”
孔捷笑着点头:“确实。有了规矩,成了方圆。咱们这草台班子,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
营地一角,小豆子和他手下的童子军们,看着大人们又是修枪又是质检,干得热火朝天,一个个眼里充满了羡慕。尤其是看到小张哥哥因为修好枪得到了表扬,小花姐姐因为认真负责当了官,他们心里也痒痒的,也想为队伍做更大的贡献。
他们之前主要负责熔铅铸弹头,偶尔捡点柴火,虽然也很重要,但总觉得不够“技术”,不够“核心”。
休息时,小豆子把十几个小战士召集到一块,小脸绷得严肃:“同志们!咱们童子军也不能落后!现在子弹复装速度上来了,对原料的需求肯定更大!光靠之前碰运气捡点弹壳弹头不够了!咱们得主动出去找!还得找水,咱们熔铅、喝、洗涮,都得用水,老是靠山涧小溪不稳定!”
“豆子哥,你说咋干?我们都听你的!”一个虎头虎脑的小战士说道。
小豆子学着李云龙的样子,摸着下巴(虽然他还没胡子),眼珠转了转,有了主意:“咱们人不少,但不能一窝蜂乱找。得分工!分组!”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布置任务:“我看,咱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叫‘弹头搜寻组’!专门负责在以前打过仗的老战场、山坡、沟壑里仔细找子弹头,特别是那种变形不严重的!铜的、铅的都要!眼睛放亮一点,拿根小棍扒拉草棵子,不能光用眼睛瞅!”
“第二组,叫‘废铁收集组’!不光找弹头,凡是能熔化的金属,铁片、铜线、破锅烂壶碎片、甚至是生锈的钉子,只要是金属,都捡回来!林顾问说了,铁能炼钢,铜能做弹壳,都是宝贝!记住,优先找小的、好带的!”
“第三组,叫‘水源侦察组’!咱们不能老在一个地方待着,得不断转移。每次转移前,或者中途休息,这个组就要提前在附近寻找安全、干净的水源!山泉、深潭、干净的地下水渗出点都行!要判断水量大小,能不能满足咱们队伍需求,还要检查周围有没有危险,比如野兽脚印或者敌人活动的痕迹!”
小豆子这番安排,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听得小战士们一愣一愣的,纷纷点头。
“狗蛋,你心细,你带弹头组!” “铁锤,你力气大,带废铁组!” “山娃,你跑得快,眼神好,带你水源组!”
小豆子迅速点将,然后强调:“记住,安全第一!不准单独行动,每组至少三人!不准跑远,以能听到营地哨声为限!遇到任何情况,立刻撤回报告!明白吗?”
“明白!”童子军们压低声音,却气势十足地回应。
分组计划得到了李云龙和林烽的批准。李云龙还特意叮嘱了负责营地警戒的战士,多留意一下这些小家伙们的方向。
于是,童子军们的“大行动”开始了。
弹头搜寻组的孩子们,每人拿着一根削尖的木棍,像扫雷一样,在自己判断可能遗留弹头的地方仔细搜寻。山坡反斜面、巨石后面、茂密的灌木丛下,都是他们的重点区域。他们甚至总结出了经验:子弹往往朝着枪口指向飞,所以在掩体后或可能设置射击位置的地方周围仔细找,收获更大。
“嘿!这有个大家伙!好像是机枪弹头!”一个孩子兴奋地低呼。 “我这里有一小窝!好几个!估计是卡壳一起掉出来的!”另一个孩子也有发现。
废铁收集组的孩子们则更像是拾荒者,他们扩大搜索范围,不放过任何一点金属的光芒。破旧的铁皮水壶、断裂的腰带扣、甚至是从树上挖出来的生锈铁钉、半截镰刀头……都被他们如获至宝地捡起来。铁锤甚至在一个废弃的炭窑里,找到一小块被遗忘的铁砧残块,死沉死沉,他愣是和另一个孩子吭哧吭哧地抬了回来。
水源侦察组的任务看似轻松,实则责任重大。山娃带着两个人,像灵巧的猴子一样在营地周边的山岭沟壑间穿梭。他们不仅要找水,还要判断水质。林烽简单教过他们,活水比死水好,清澈见底比浑浊好,可以看看水里有没有小鱼小虾(说明水质大概没问题)。他们找到了几处溪流,但水量不大;又找到一个小水潭,但潭水有点浑,不太敢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太阳开始西斜的时候,山娃小组在一处隐蔽的石崖下面,发现了一条从岩缝中渗出的涓涓细流,水流不大,但非常清澈,在下面积成了一个脸盆大小的小水洼,水洼底部是干净的沙石,不断有水流流入又溢出,保持着活水状态。周围岩石湿润,长着青苔,没有大型动物脚印,位置也非常隐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