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梁之上,两支红色队伍胜利会师,激动和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战士们互相拍打着肩膀,尽管衣衫褴褛,面有菜色,但眼神中都闪烁着找到组织的兴奋光芒。红三军团第五师侦察连的同志们,看着独立加强连这支“残兵”不仅人员齐整,还装备着轻重机枪、迫击炮,甚至战士们身上鼓鼓囊囊的弹药袋和背后那些奇奇怪怪的工具箱、大包袱,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带队的那位陈参谋,更是拉着李云龙和孔捷的手不放,一个劲地说:“李连长,孔指导员,你们可是创造了奇迹啊!师部得到的情报,都说姚家峪突围部队损失惨重,能零星跑出来几个就不错了!没想到你们不仅成建制突出重围,还……还发展壮大了?这简直难以置信!”
李云龙被夸得浑身舒坦,嘴上却还要假装谦虚:“哎呀,陈参谋过奖了!都是同志们争气,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瞎折腾呗!”但他那咧到耳根子的笑容,早就出卖了他内心的得意。
孔捷相对沉稳,笑着补充道:“是啊,一路走来,确实不易。多亏了同志们团结一心,也想了不少土办法克服困难。”
陈参谋连连点头,目光扫过队伍,尤其在那挺民二四式重机枪和那两门迫击炮上停留良久,眼中满是欣赏:“太好了!你们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对我们师,乃至整个军团的实力都是个不小的补充!我立刻派人向师部汇报这个好消息!你们先原地休息,等师部进一步指示!”
通信员飞马(其实是飞腿)而去。独立加强连的战士们终于可以彻底放松下来,和兄弟部队的同志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有限的食物和水,兴奋地交流着各自的经历。
趁着等待师部指示的间隙,陈参谋对李云龙和孔捷说:“李连长,孔指导员,按照程序,你们需要尽快整理一份详细的汇报材料,包括你们突围后的经历、目前人员装备情况、主要战果和损失等,方便师部全面了解和安排。需要我派人协助吗?”
“不用不用!”李云龙大手一摆,“这点小事,我们自己能搞定!老孔,老林,咱们仨合计合计!”
三人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李云龙挠着头:“汇报材料?这玩意咋写?老子就会打仗,这舞文弄墨的事情……”
孔捷笑道:“老李,你口述,我来执笔。林顾问心思缜密,负责补充和核对数据。”
林烽点点头:“好。汇报要突出重点,数据要准确。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写:一、突围过程及初步损失;二、转移途中的人员收拢和队伍建设;三、武器装备的获取、修复和自制情况;四、后勤保障和物资筹措方式;五、目前人员、装备、物资的详细清单;六、主要困难和下一步请求。”
李云龙一听就头大:“这么复杂?老子就觉得,咱们没被打散,还多了枪多了人,就是最大的成绩!”
林烽耐心解释:“老李,正规汇报就得这样。说得越清楚,师首长越能了解我们的情况和能力,也才能给我们更合适的任务和支援。尤其是我们自制武器、复装弹药这些情况,很重要,能体现我们的自力更生能力和特点。”
“行行行,听你们的!你们说,老子补充!”李云龙选择了信任专家。
于是,孔捷拿出随身携带的宝贝钢笔和一个小本本(这是他的命根子),开始记录。林烽则负责提供精准的数据和细节。
“突围初期,我连实有人数……从姚家峪出来时是68人,轻伤员12人。”林烽回忆道。 孔捷刷刷记录。 “一路收拢掉队战士、救助群众、转化俘虏……截至目前,全连实有人数110人!其中战斗人员85人,非战斗人员25人(包括技术组、卫生员、炊事班、童子军)。”林烽报出这个数字时,李云龙挺起了胸膛。
“好!人员这块,是壮大了!”孔捷写着,也很激动。
“武器装备方面,”林烽继续,“突围时,主要轻武器基本保住,但重武器丢失。途中缴获民二四式重机枪1挺,捷克式轻机枪2挺,中正式步枪15支,汉阳造及其他杂式步枪若干……” “等等,”李云龙插嘴,“还有咱自己造的那几支‘光屁股’步枪呢?也算上!” 林烽笑了:“对,自制滑膛步枪4支。火炮方面,缴获82毫米迫击炮2门,炮弹……目前剩余10发。”
“弹药情况,”林烽语气加重,“这是个亮点。我们通过收集弹壳、缴获、自制弹头,目前拥有复装7.92mm步枪弹约700发,机枪弹约300发。此外,还缴获并提纯了黑火药约10斤。”
孔捷一边记,一边啧啧称奇:“了不得,真是了不得!这弹药储备,比很多主力连都富裕了!”
“战果方面,”李云龙来了精神,这个他记得清,“大小战斗打了七八次吧,歼灭追兵和反动民团,加起来起码这个数!”他伸出四个手指头。 “歼敌约40人。”林烽帮他翻译成书面语。 “对!40人!缴获就不用说了,刚才都报了!咱们自己嘛……牺牲了5个同志,受伤的现在基本都好利索了。”说到牺牲,李云龙的情绪低沉了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