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机枪重返战场,再次证明了林烽“零件互换”理念的可行性,也让警卫营在面对装备损耗时,腰杆子硬气了不少。战士们现在有了个共识:枪坏了?不怕!找林科长!就算林科长一时修不好,那也肯定是零件没凑够,等再缴获点“破烂”,准能给你变出好的来!
林烽、小张、刘二这“战地修械三人组”的名声,不只在警卫营,甚至在整个负责断后的红三军团部队里都传开了。连带着,李云龙走路都带风,见着兄弟部队的指挥员,三句话不离“俺们营那个修枪的林科长”,嘚瑟之情溢于言表。
这天下午,敌人的攻势稍缓,似乎也在重新调整部署。阵地上难得的有了片刻宁静,只有零星冷枪声和远处炮弹的爆炸声传来。战士们抓紧时间休息、修补工事、擦拭武器。
林烽三人则没闲着,防炮洞里的“移动修械点”依旧叮当作响。他们面前摆着几支刚送来的故障步枪和那挺唯一还在坚持的、最初拼装出来的捷克式轻机枪——它最近也开始有点“咳嗽”,复进簧显得有些疲软,需要调整保养。
“林科长,这挺‘老伙计’跟着咱可是立了大功了,可不能让它也趴窝啊。”一个老兵蹲在旁边,心疼地看着那挺捷克式。
“放心,老王,”林烽熟练地卸下复进簧,用手掂量了一下弹性,“就是累了,弹性有点弱了,我给它调整一下,再上点好油,问题不大。”他拿起一个小工具,小心翼翼地给弹簧做着“按摩”,试图恢复其些许弹性。这属于精细活,急不得。
正忙着,阵地后方忽然传来一阵不大不小的动静,似乎有一行人正沿着交通壕过来。哨兵没有鸣枪示警,看来是自己人。
很快,几个身影出现在了防炮洞口。为 首一人,身材不高,但极其敦实,穿着一身洗得发白但依旧整洁的灰军装,打着绑腿,面容刚毅,眉头习惯性地微锁着,目光如电,扫视着阵地上的一切。他身后跟着几名参谋和警卫人员。
正在附近督促战士们加固掩体的李云龙一眼瞥见来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赶紧整理了一下本就歪歪扭扭的军帽,一路小跑迎了上去,挺直腰板敬礼:“报告军团长!红三军团警卫营营长李云龙,正在组织防御,请指示!”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以治军严苛、性格火爆着称的红三军团军团长!
孔捷和丁伟也赶紧跑了过来,紧张地敬礼。蓬军长突然视察到最前沿的警卫营阵地,这可是大事!
军长回了个礼,目光依旧在阵地上扫视,声音低沉而有力:“不用紧张,我就来看看。你们警卫营打得不错,拖住了敌人主力,给主力转移争取了时间。伤亡怎么样?弹药还够吗?”
“报告军团长!伤亡不小,但战士们士气很高!弹药……”李云龙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弹药消耗很大,特别是机枪子弹和炮弹,很吃紧。但我们想办法缴获了一些,还能支撑!”
军长点了点头,对于弹药困难他心知肚明。他的目光忽然被阵地前沿一些工事上搭着的、湿漉漉还冒着热气的棉被吸引了。这些棉被很多都被打得棉絮外翻,焦黑一片,但显然有效地保护了后面的工事和战士。
“嗯?那些棉被是怎么回事?”军长指着问道,“怎么都湿透了还盖在上面?有什么讲究?”
李云龙一听这个,立刻来了精神,这可是他警卫营的“独创”! “报告军团长!这是俺们营想出来的土办法!把棉被浸透了水,盖在工事上,能挡子弹!还能防炮炸起来的碎石土块!效果好得很!敌人一开始都懵了,子弹打上来噗噗响,就是打不穿!”
“哦?浸水棉被挡子弹?”军长浓眉一挑,显然很感兴趣,“谁想出来的这个主意?”
“是俺们营的作战科科长,林烽同志!”李云龙毫不犹豫地把林烽推了出来,语气里带着明显的骄傲,“这小子脑瓜子好使!不光这个,之前复装子弹、提纯黑火药、还有用缴获的破铜烂铁造大手榴弹,都是他牵头搞的!”
“林烽?”军长重复了一下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印象,“就是那个搞出‘土地雷’和‘炸药包延时引爆’技术的同志?”
“对对对!就是他!军团长您也知道他?”李云龙更兴奋了。
军长嗯了一声,没再多说,但目光中多了几分探寻。他迈步沿着战壕往前走,正好路过那个叮当作响的防炮洞。
洞里面,林烽正全神贯注地摆弄着那挺捷克式的复进簧,小张在旁边打着下手,刘二则在吭哧吭哧地磨着一个零件。油灯的光晕映照着三人专注而沾满油污的脸庞,以及铺了一地的各种枪械零件和简易工具。
军长在洞口停下了脚步,静静地看着。他看到林烽那双灵巧的手,正在极其精细地调整着一个小小的金属部件,动作沉稳老练,完全不似一个普通战士。
李云龙赶紧凑到洞口,压低声音喊道:“林烽!林烽!军团长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