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溪反伏击的巨大胜利,让警卫营肥得流油,也打出了赫赫威名。附近区域的国民党军闻风丧胆,轻易不敢再进山撩拨这根硬钉子。部队终于获得了一段相对安稳的休整时间,战士们吃饱了饭,换上了缴获的新军装(虽然型号杂乱,但总比破破烂烂强),擦亮了钢枪,士气高昂,摩拳擦掌地等待着下一步行动指示。
这天,师部的通信兵终于带来了众人期盼已久的明确命令。李云龙立刻召集全营连以上干部开会,连林烽这个“编外主力”也被叫了来。
会议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进行,气氛严肃。李云龙拿着师部的命令文书,虽然很多字认不全,但由孔捷在一旁补充解释,大意是明白了。
“同志们!”李云龙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上级命令下来了!咱们红军要大范围机动,准备四渡赤水河!要把敌人的鼻子牵起来,让他们跟在咱们屁股后面跑,拖垮他们,打乱他们!”
干部们一听,眼睛都亮了。大行动!终于要跳出这山沟沟了!
“咱们师的任务是,”李云龙继续说道,手指点着简陋的地图,“负责侧翼掩护和牵制,就是要当一根搅屎棍,哪儿有敌人就往哪儿捅,让他们不得安生!具体到咱们警卫营,上级交给咱们一个‘好活儿’——袭扰敌军补给线!”
“袭扰补给线?”一连长沈泉挠挠头,“营长,就是去扒铁路、炸桥梁、砍电线杆?”
“没错!”李云龙咧嘴一笑,“就是搞破坏!让敌人的弹药粮草运不上去,让他们的电话打不通!咱们人少,不跟他们硬碰硬,就学那山里的马猴,抽冷子给他一下,打了就跑!”
干部们纷纷议论起来,显然对这个任务既感到兴奋又觉得挑战不小。敌人的补给线肯定有重兵把守,去袭扰风险很大。
孔捷补充道:“师部特别强调,此次作战,核心在于‘灵活机动’四个字。切忌贪功冒进,恋战缠斗。我们的目的是拖住敌人,消耗敌人,而不是歼灭敌人。要像牛皮糖一样黏着他们,让他们难受,但又甩不掉我们!”
丁伟看着地图,皱眉道:“营长,参谋长,这袭扰补给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咱们现在虽然装备好了,但缺乏专业的爆破器材啊。光靠手榴弹,炸个小碉堡还行,想破坏铁路桥梁,恐怕力不从心。”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了林烽。这种技术活儿,自然又得看咱们林大科长的了。
林烽一直在沉思,此时抬起头,说道:“丁连长说得对。袭扰补给线,尤其是有效破坏公路、桥梁、隘口,需要大量的炸药。光靠手榴弹和缴获的那点零星炸药包远远不够,而且威力也未必足。”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几条可能的敌军补给线路:“大家看,这些地方,敌人肯定有防备。我们不可能长时间停留进行爆破作业。这就需要我们的炸药包威力更大,起爆更可靠,最好还能方便携带和快速设置。”
李云龙眼睛一亮:“老林,听你这意思,你又有啥新点子了?能造出更厉害的炸药包?”
林烽点点头,又摇摇头:“营长,造全新的炸药,咱们没原料也没条件。但是,对现有的炸药进行改良,提升威力和可靠性,应该可以办到。”
他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我之前检查过咱们缴获的敌军炸药包和手榴弹。他们的炸药配方比较粗糙,威力有提升空间。而且引爆方式单一,要么导火索,要么拉火管,不适合咱们快速设伏、打了就跑的战术。”
“我的想法是,”林烽目光扫过众人,“第一,尝试提纯和改良炸药配方。利用缴获的炸药和手榴弹,重新拆解、融化、提纯,加入一些……嗯,常见的助燃或增爆物质(比如细铝粉、木炭粉、甚至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强爆轰效果),尝试配比出威力更大的混合炸药。”
“第二,改进引爆装置。除了传统的导火索,我们可以设计几种简单的诡雷装置和延时引爆装置。比如用绳索绊发、用碎石压发、或者利用香火、缓燃药物制作简易延时器。这样我们可以提前设置好爆炸物,自己则远离危险区域,安全撤离。”
“第三,优化包装。现在的炸药包形状固定,不便携带和隐藏。我们可以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药包,比如长条形的适合塞进铁轨缝,圆饼形的适合放置在桥墩下,甚至可以做些小威力的,专门用来炸电线杆或者破坏路面。”
林烽一番话,说得干部们一愣一愣的。他们只知道炸药包点了就炸,从来没想过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
李云龙听得眉飞色舞,一巴掌拍在林烽肩上:“好!太好了!老林,你就放手去干!需要啥?要人给人,要东西……呃,只要咱们有的,随便你拿!需要俺老李给你打下手不?”
林烽笑道:“营长,您坐镇指挥就行。我需要一个相对安静偏僻的地方做实验,需要一些缴获的炸药和手榴弹作为原料,还需要张铁匠和小张、刘二他们帮忙。最重要的是,需要绝对的安全措施,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