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在泸定地区短暂休整了几日,消化战利品,安置重伤员,补充给养。然而,严峻的敌情和紧迫的时间容不得他们久留。新的命令很快下达:全军继续北上,必须抢在敌人完成更大规模的合围之前,翻越眼前那座高耸入云、终年积雪的大雪山——夹金山!
消息传来,警卫团上下并没有太多畏惧,反而有种“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的豁达。连大渡河和泸定桥这样的天险都闯过来了,还怕一座山吗?
但团部里的气氛却略显凝重。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人看着地图上那标注着雪线的高海拔区域,眉头紧锁。他们都是老兵,深知严寒的可怕,那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杀手,比明刀明枪的敌人更加难缠。
“他娘的,这鬼地方,看着就冷。”李云龙搓了搓手,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那刺骨的寒意,“咱们这些南方兵,好多连雪都没见过几回,就这么爬雪山?别没让敌人打死,先让老天爷给收走了。”
孔捷叹了口气:“是啊,最大的问题就是防寒。咱们虽然缴获了一些棉衣,但数量远远不够,而且雪山上的冷,和咱们平时遇到的冷可不是一回事。还有粮食、装备……”
丁伟指着地图:“海拔高,空气稀薄,走路都喘,更别说负重行军了。而且这雪线之上,气候说变就变,一旦起风下雪,很容易迷路甚至……”
他的话没说完,但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危险。
一直沉默旁听的林烽,此刻心脏也揪紧了。作为穿越者,他比在场任何人都更清楚红军翻越雪山时付出的惨烈代价——大量的非战斗减员,许多英勇的战士没有倒在枪林弹雨中,却永远沉睡在了冰冷的雪窝里。冻伤、缺氧、雪盲、滑坠、雪崩……每一个词都代表着巨大的风险。
不行!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历史重演!既然自己在这里,就一定要做点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声音清晰地说道:“团长,孔营长,丁营长,关于翻越雪山,我有些想法。”
三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到他身上。现在林烽可是挂着“师军工部技术专员”名头的人,虽然暂时还留在团里,但他提出的“技术性”建议,分量自然不同以往。
“哦?林专员有什么高见?快说说!”李云龙立刻来了精神,他现在对林烽那些“稀奇古怪”但极其管用的点子充满了期待。
林烽走到地图前,神色严肃:“几位首长担心的没错,雪山行军,最大的敌人是严寒和恶劣的环境。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减少非战斗减员。我大概想了几个方面。”
“第一,人员防寒。我们现在有四百套棉衣,但还远远不够。我建议,立刻发动全体战士,就地筹集一切可以保暖的材料。泸定周边有一些牧区,我们可以用银元或者粮食,向老乡购买一些羊毛、羊皮,哪怕是一些破旧的毛毡也行。组织手巧的战士和卫生队的女同志,连夜赶制一批简易的手套、袜子、耳罩,甚至可以把羊毛塞进现有的单衣里做成简易棉袄。最重要的是脚,很多冻伤从脚开始,尽可能用干草、破布多裹几层。”
孔捷点头:“这个办法好!土是土了点,但能顶大用!我马上安排人去办!”
“第二,粮食保障。雪山体力消耗巨大,必须吃热食。我建议,把缴获的一部分粮食炒熟磨成粉,做成炒面,方便携带和食用。尽量多带生姜、辣椒,关键时刻能驱寒。每个班保证有一个能烧热水的铜盆或铁壶,雪山上千万不能直接吃雪,会降低体温。”
丁伟表示赞同:“嗯,有道理。热水和热食确实关键。这事我去督促炊事班准备。”
“第三,装备维护。”林烽的表情更加严肃,“严寒会导致枪械失灵,撞针变脆容易断裂,枪油冻结,拉不开栓,那我们就成了烧火棍了。我建议,出发前,所有枪械,特别是机枪和迫击炮,必须彻底拆解保养,然后用动物油脂(猪油、牛油)薄薄地涂抹关键活动部件,替代容易冻结的枪油。虽然油腻了点,但能有效防冻。每个战士都要学会简易的冻住后的处理办法。”
李云龙一拍大腿:“太对了!老子光想着人别冻着,差点把这宝贝家伙事忘了!要是枪打不响,老子非得哭死不可!这事重大,林烽,你亲自带队,组织各连的技术骨干,立刻动手!那挺马克沁和你的‘魔改捷克式’,还有柱子那几门炮,是重点照顾对象!”
“是!”林烽领命,继续道,“第四,行军辅助。雪地行走困难,容易滑倒耗费体力。我们可以砍伐一些结实的树枝,削制成简易的雪杖,每人一副,既能探路,又能借力,还能在危险时拉战友一把。”
“好!这个简单实用!”李云龙连连点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林烽的语气变得极其郑重,“我们必须防范雪崩的风险。”
“雪崩?”李云龙三人对这个词有些陌生。
“对,”林烽解释道,“就是山上的积雪大面积突然崩塌滑落,力量极其恐怖,能瞬间吞没整支队伍。我们必须学会识别危险区域,比如陡峭的、堆积了大量新雪的山坡。行军时尽量避开这些地方,不得已在下面通过时,要保持安静,禁止大声喧哗甚至开枪,因为声波震动可能引发雪崩。还要教会战士们观察积雪表面的裂纹等迹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