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罗镇战役的硝烟彻底散去,战场清扫、伤员救治、部队休整等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喧闹之后的营地,虽然依旧忙碌,却多了几分井然有序的踏实感。团部里,李云龙正唾沫横飞地跟师部派来的作战参谋吹嘘着攻坚战的激烈和战士们的英勇,孔捷在一旁时不时补充几句细节,唯有丁伟保持着惯有的冷静,拿着一份初步的战果统计清单,眉头微蹙,似乎在核算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丁伟走到李云龙身边,低声道:“老李,先别吹了。初步的战果和损耗统计出来了,数字有点惊人,得让林烽再来详细核对一下,特别是他们装备科那边生产和消耗的这一块。”
李云龙一听“数字惊人”,顿时来了精神,暂时放过了一脸敬佩(兼无奈)的师部参谋,大声道:“对!差点把正事忘了!快!去把林烽叫来!老子倒要看看,咱们这回到底捞了多少干货,又砸进去多少家当!”
很快,林烽就带着一摞厚厚的记录本来到了团部。他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明亮,显然也对这次的“收获”充满期待。
“林烽,来的正好!”李云龙招呼道,“老丁这边有个初步数,你赶紧把你们装备科的家底也亮亮,咱们对对账!看看咱们这回是赚是赔!”
“是,团长!”林烽应道,随即和丁伟凑到一起,将各自手中的清单铺在桌子上,开始逐一核对。
丁伟指着清单上的数字,一项项念出,林烽则根据本子上的记录进行确认和补充:
“先说咱们自己消耗和生产的,”丁伟先开了口,语气带着一丝感慨,“战役期间,全团消耗子弹……这个数不小。但你们装备科,在战前和战中,共计复装子弹五千余发!几乎抵得上半个基数的消耗了!这一点,极大缓解了我们的弹药压力。”
林烽点点头:“主要是周文海他们带来的冲压机和新模具发挥了作用,复装效率和质量都提高了很多。战士们回收弹壳也很积极。”
李云龙插嘴:“好!这复装子弹就是好!打得响就行,省老鼻子钱了!”
丁伟继续:“制作各类炸药包,主要是那批‘集束炸药包’,共计一百一十个。消耗了不少储备炸药和缴获的炸药。” 林烽补充:“是的,但效果显着。三个核心碉堡基本都是它们拿下的。”
“修复战斗中损坏的步枪三十一支,轻机枪两挺,保障了部队持续作战能力。” “这是老王师傅和周师傅他们带着人连夜抢修出来的。”林烽说道。
李云龙啧啧道:“咱们这是边打边修,越打越有啊!”
接着,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环节——缴获统计。丁伟的声音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重点来了!缴获!此次战役,共缴获各类武器……”他顿了顿,念出一个让李云龙眼睛瞬间瞪圆的数字,“九百七十支!其中汉阳造和中正式步枪大概各占一半!还有不少手枪和冲锋枪!”
“多少?!九百七?!”李云龙猛地站起来,一把抓过清单,自己数了一遍,“哈哈哈!老天爷!发财了!发大财了!咱们警卫团这下真能人手一枪还有富余了!师部知道了非得眼红不可!”
丁伟笑着继续:“子弹,缴获各种型号子弹,三万五千余发!” (团部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迫击炮,三门!都是八成新的!” “炮弹,三十二发!” “还有大量军服、钢盔、粮食等其他物资,还在清点。”
李云龙已经乐得找不到北了,在屋里来回踱步:“哈哈哈!好!太好了!这下咱们真成地主老财了!看谁还敢说咱们是穷哈哈的红军!”
然而,最大的惊喜还在后面。丁伟压低了声音,指了指清单最后一项,也是单独用红笔标注的一项:“这些是常规缴获。最重要的是,林烽他们发现并完整接收的那个敌军临时兵工厂的设备和物资!”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林烽身上。
林烽深吸一口气,接过话头,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团长,丁营长,孔营长。兵工厂设备清点完毕:共计主要设备九台!包括意大利进口膛线车床一台、子弹壳冲压机一台、德国进口通用车床一台、铣床一台、钻床两台、磨床一台、小型冲床一台、日本进口焊接机一台!配套工具、卡尺、铣刀等若干!”
每报出一个名字,李云龙等人的眼睛就亮一分。虽然他们不完全懂这些机器的具体价值,但都知道这是极其难得的宝贝!
“还有,”林烽继续道,“各类原材料:钢材五百斤!优质无缝钢管两百根!烈性火药一百斤!还有其他辅助材料若干!”
他最后补充道:“此外,还有五名原国民党兵工署技工,经过工作,已全部自愿加入我军,充实了我们的技术力量。”
团部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这份清单所带来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军事装备范畴,它代表的是潜力和未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