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捋着胡子,自信地说:“有!咱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会了!砌土高炉!用硬木炭做燃料和还原剂!就是累点,耗功夫,但肯定能炼出来!”
说干就干!李云龙亲自指挥,战士们就地取材,挖黄土、和泥、砌砖(用带来的少量耐火砖和自制的土坯砖混合),按照老陈设计的图纸,开始搭建一座简易的、大约两人高的土高炉。另一边,则组织人手大量砍伐附近山上的硬木,挖窑烧制木炭。
工兵连的战士变成了泥瓦匠和矿工,漫山遍野都是忙碌的身影。 “这边泥浆稠一点!炉膛要糊厚实!” “砍木头要选栎木、青冈木,这种木头烧炭硬实!” “矿石要砸碎,挑好的,杂质多的不要!”
叮叮当当、吭哧吭哧的声音再次响彻山野。这一次,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生产。
林烽则和老陈、周文海等人,仔细研究着土法冶炼的工艺流程:投料比例、鼓风方式(计划制作大型人力风箱)、炉温控制、出铁水/铜水的时机等等。虽然条件简陋,但也要尽量科学化,避免浪费宝贵的矿石和燃料。
经过几天的奋战,一座看起来有些粗糙却结构完整的土高炉巍然矗立在山坳里。旁边堆满了砸碎的矿石和烧好的木炭。
点火试炼的日子到了。炉膛里铺上了木炭和矿石的混合物,巨大的牛皮风箱由八个战士轮流拉动,鼓风进炉。
浓烟首先冒出,随后炉温逐渐升高,火光从炉口的缝隙中透出。所有人都紧张地等待着。 老陈紧紧盯着炉火的颜色和烟雾的变化,不时下达指令:“加炭!加料!风箱再快点!”
几个时辰后,老陈突然大喊:“准备出铁口!堵口泥敲开!铁水要出来了!”
负责的战士紧张地用长铁钎捅开出铁口的堵塞物! 一股炽热、耀眼的、橘红色的粘稠液体——铁水,缓缓从出铁口流出,注入事先准备好的沙模中!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硫磺味和金属味!
“成功了!出铁了!”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虽然这第一炉铁水产量不高,杂质也可能较多,还需要后续锻打精炼,但这意味着,警卫团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原材料自给的突破!
紧接着,用小一点的坩埚炉,也成功炼出了铜块!
李云龙看着那凝固后黑乎乎的铸铁块和黄灿灿的铜块,激动得无以复加,用力拍着老陈和林烽的肩膀:“好!太好了!老陈!你真是深藏不露啊!林烽!你小子又给老子开辟了新天地!咱们以后再也不怕敌人封锁了!山里有的是宝贝!”
消息传回兵工厂,所有人都欢欣鼓舞。原材料短缺的阴霾一扫而空!
林烽立刻着手规划:将炼出的生铁进行炒炼或坩埚炼钢,去除杂质,提高质量,以满足制造枪管和零件的要求;铜则用于制造子弹壳和电线。
一座土高炉或许产量有限,但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开端。它标志着警卫团的军工体系,从设备制造、人才培养,向上游延伸到了最基础的原材料领域,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自力更生的精神,在这荒芜的山沟里,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