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式”步枪在前线部队中好评如潮,气冷重机枪的样枪也通过了严苛测试,瓦窑堡兵工厂的名声越来越响,随之而来的便是雪片般的订单和上级更高的期望。现有的生产车间开始显得捉襟见肘,机器排得满满当当,工人三班倒,场地却越来越拥挤。林烽敏锐地意识到,兵工厂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不扩大规模,就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天,他站在厂区的高坡上,看着下方忙碌却略显杂乱的景象:锻造车间的汽锤声、制管车间的拉床声、弹药车间的冲压声混杂在一起,原料和半成品在有限的空地上堆叠,新招的工人甚至只能几个人挤在一间旧窑洞里住宿。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
“看来,咱们这个‘小家’,得赶紧‘扩建’了。”林烽对身旁的李云龙和赵刚说道。
李云龙挠挠头:“是啊,老子也觉着憋屈!好东西造出来了,却施展不开手脚!就像老子当年一个连的装备,却要干一个团的活儿,憋得慌!你说咋整?”
赵刚则更关心实际问题:“扩建是好事,但需要详细的规划,以及师部的批准和支持。林烽同志,你是不是已经有想法了?”
林烽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叠写满字、画满图的草纸:“这是我初步拟定的《瓦窑堡兵工厂二期扩建方案》,请团长、政委过目。”
三人回到窑洞,林烽将方案铺在桌上,详细讲解起来。方案写得条理清晰,目标明确:
“二期扩建,核心目标是实现产品系列化、生产专业化、保障系统化。”林烽指着图纸上的规划区域,“首先,我们要新建三个核心车间:
“第一,机枪生产车间。专门负责气冷重机枪以及未来可能研发的轻机枪的生产。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和步枪生产线混在一起,影响效率和质量。”
“第二,火炮研发车间。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生产迫击炮,未来需要更大口径的火炮。这个车间将配备更大型的机床和试验场地,专注于火炮技术的研发和试制。”
“第三,精密零件加工车间。随着武器越来越复杂,对精密零件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个车间将集中高精度机床和技术尖子,专门加工那些要求极高的核心部件,比如机枪的机匣、火炮的闭锁机构等。”
“好!这个好!”李云龙一听要专门造机枪和大炮,眼睛立刻亮了,“就得这么干!专业化!老子打仗也知道,炮兵归炮兵,步兵归步兵,混在一起乱套!”
林烽接着指向后勤保障部分:“生产规模扩大,原料消耗也更大。现有的储备库太小了。二期工程计划将原料储备库容量提升至两万斤钢材(约合10吨)的规模,同时增加铜料、火药原料的储备。这样我们应对封锁的能力会更强。”
“另外,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要改善。计划新建一批员工宿舍和食堂,让大家能休息好,才能干得好。总不能一直让咱们的技术骨干睡大通铺吧?”
赵刚对生活设施的扩建非常赞同:“以人为本,这是应该的。只有安居,才能乐业。”
方案很全面,但也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李云龙看着那宏伟的蓝图,咂咂嘴:“林烽,你这盘子铺得不小啊!这得花多少钱?师部能批准吗?”
林烽胸有成竹:“团长,政委,我已经初步核算过。大部分建材我们可以就地取材,黄土、石头、木材都不缺。关键是需要总部支援一些我们无法自产的特殊建材和更多的大型设备。但请想一想,一旦二期工程完成,我们的产能和研发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能更好地支援当前抗战,更为未来的大反攻积蓄力量!这笔投入,是战略性的,绝对划算!”
李云龙被说动了,一拍桌子:“干!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老子这就跟你一起去师部,向首长们汇报!这么好事,必须办成!”
几天后,师部会议室里,林烽详细汇报了二期扩建方案。他结合当前抗战形势和部队需求,阐述了扩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展示了“八一式”步枪和气冷机枪的成功先例,证明瓦窑堡兵工厂有能力用好新增的资源。
师部首长们听完汇报,又传阅了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最终,师长总结发言:“林烽同志的这个方案,想得很远,也很实在!我们八路军不能总是靠缴获,必须有自己的、稳定的、先进的武器装备来源!瓦窑堡兵工厂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我同意这个方案!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全力支持你们进行二期扩建!希望你们尽快动工,早日形成新的战斗力!”
方案获得了师部的正式批准!
消息传回瓦窑堡,全厂欢腾!这意味着兵工厂将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大发展!
一九三七年五月,春末夏初,黄土高原上草木葱茏,生机勃勃。瓦窑堡兵工厂二期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李云龙从各营抽调了土木工程经验丰富的战士,组成基建队。周边的乡亲们听说兵工厂要扩建,也自发前来帮忙,运土、打夯、采石,场面热火朝天。
林烽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整天泡在工地上,协调规划,解决技术难题。他根据地形特点,巧妙设计车间布局,既保证安全距离,又方便物流运输。苏沐辰、陈思远等人则负责新车间设备的选型和布局规划。
挖地基的号子声、夯土墙的咚咚声、锯木料的嘶嘶声,与原有车间的机器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建设交响乐。
看着一天天拔地而起的厂房地基和逐渐扩大的厂区,李云龙感慨地对赵刚说:“老赵,你看这架势,用不了半年,咱们这兵工厂就得鸟枪换炮,旧貌换新颜喽!到时候,老子非得找老战友们好好显摆显摆不可!”
赵刚笑着点头:“是啊,这一切,都多亏了林烽同志的远见和同志们的努力。咱们的军队,正是有了这样的后勤保障,才能越战越强!”
瓦窑堡兵工厂的二期扩建,如同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这片黄土地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它承载着所有人的期望,预示着八路军的军工事业,即将迈上一个更加广阔、更加辉煌的舞台。一个更具现代化雏形的兵工基地,正在战争的硝烟中,悄然崛起。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