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烽制定的那份沉甸甸的《1937年瓦窑堡兵工厂生产与研发计划》,被迅速呈报至师部。这不仅是一份生产清单,更是一份军令状,一份在民族危亡关头,敌后军工力量向祖国和人民立下的誓言。
师部首长们对这份计划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会议进行审议。会议上,意见空前一致。主管后勤的副师长拿着计划书,激动地说:“好!林烽同志有这个魄力!我们八路军,就是需要这样敢于担当、敢于计划的干部!支步枪,200万发子弹,还有新式火炮和半自动步枪的研发,这要是都能实现,对我们前线部队将是多大的支撑!”
师长最后拍板:“原则同意瓦窑堡兵工厂的全年计划!而且,我们不能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必须给予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几天后,师部的批复文件连同一份丰厚的“资源大礼包”清单,一起送达了瓦窑堡兵工厂。通讯员一路快马加鞭,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红光。
林烽正在车间里和工人一起调试设备,听到消息,立刻赶回厂部。当他展开师部的批复文件时,即使以他的沉稳,也不禁心跳加速。
文件上首先是对计划的充分肯定和批准。接着,是具体得令人振奋的支持措施:
“……为保障你厂一九三七年生产与研发计划顺利实施,特决定予以以下资源支持:
1. 调拨钢材斤、铜材3000斤 土法钢斤,作为年度计划专项原料,首批于本月内送达。
2. 从兄弟部队及地方抽调熟练技工二十名,补充你厂技术力量,于十日内报到。
3. 批准你厂进行二期扩建补充工程,新增‘炮弹生产区’与‘火药炼制区’,以满足增产及研发需求,所需建材由师部协调解决……”
“太好了!真是雪中送炭!”林烽紧紧攥着文件,激动地对围拢过来的苏沐辰、陈思远等人说到斤钢材、3000斤铜材 斤土法钢,这足以让生产线饱饱地运转好一阵子!二十名熟练技工,更是解了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而扩建炮弹和火药生产区,则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步!
“哈哈!师部首长们真是大手笔!”陈思远看着清单,乐得合不拢嘴,“这下咱们搞轻型迫击炮和半自动步枪的底气更足了!”
“炮弹生产区早就该独立出来了!”负责炮弹的王师傅搓着手,“以后咱们就能更专心地琢磨怎么让炮弹打得更远、炸得更狠了!”
“火药炼制区更是重中之重!”苏沐辰推了推眼镜,眼神发亮,“如果能自己稳定生产发射药,咱们就真正把命脉握在自己手里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厂,工人们欢欣鼓舞。之前还有些人对全年计划的超高目标感到忐忑,现在看到师部如此大力度的支持,疑虑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信心和干劲。
“瞧瞧!师部都这么支持咱们,咱们还有啥理由不拼命干?”
“斤钢!3000斤铜还有斤土法钢!老天爷,咱们以前啥时候见过这么多好料!”
“又来二十个老师傅?太好了!正好跟我学修铣床!”李师傅也难得地开起了玩笑。
林烽趁热打铁,立即召开了全厂军人大会(军工营已按部队编制管理)。在大会上,他首先宣读了师部的批复和支持清单,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接着,他让人将放大抄写清楚的《1937年军工计划》核心指标挂在主席台最显眼的位置。
“同志们!师部的支持,是信任,更是责任!咱们决不能辜负这份期望!”林烽声音洪亮,“从今天起,这份计划,就是我们军工营全年工作的总纲领!各连、各排、各班,都要组织学习,明确自己的任务!要把指标分解到每个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
他指着计划书,开始具体部署:
“生产一连(主要负责步枪、机枪),你们的千斤重担就是支‘八一式’和尽可能多的重机枪!”
“生产二连(主要负责弹药),200万发子弹的任务,主要靠你们!要优化流程,挖掘潜力!”
“新建制的生产三连(负责炮弹、地雷等),你们的任务同样艰巨,特别是要配合研发,搞好新炮弹的生产准备!”
“研发排,你们是尖刀中的尖刀,轻型迫击炮和半自动步枪的预研,必须抓紧!”
“后勤保障连,原料保管、设备维护、生活保障,你们是大家的坚强后盾!”
“保卫连,厂区安全就交给你们了,决不能出任何纰漏!”
任务清晰,责任到人。各连队主官纷纷上台表态,立下军令状。会场气氛热烈而庄重,一种“全军用命、共赴目标”的豪情在每个人胸中激荡。
大会结束后,瓦窑堡兵工厂如同加满了燃料和动力的巨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开启了新一年的征程。扩建区域开始了测量和地基清理,等待着建材到位;各车间根据新的任务指标,重新调整了生产节奏和班次;研发排也开始了资料搜集和初步论证工作。
林烽站在初春的阳光下,看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心中信心十足。有了清晰的目标,有了上级的强力支持,更有了这支经过锤炼、斗志昂扬的队伍,他相信,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瓦窑堡兵工厂前进的脚步。1937年的宏伟蓝图,必将在这片黄土地上,由他和他的战友们,用汗水和智慧,一笔一画地变为现实,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贡献出属于敌后军工的硬核力量。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