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厂的机械车间里,最近几天就没断过“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林烽踩着晨光走进车间时,老张正带着两个技工给火箭炮的炮架刷防锈漆,橙红色的漆料顺着金属支架往下流,在地上积了一小滩;牛大力扛着根钢管从仓库跑出来,满头大汗,老远就喊:“厂长!最后一根支架钢管给您运来了!苏姐说战斗部的引信都调试好了,就等装到炮架上了!”
林烽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车间中央停着辆改装过的卡车——这是三个月前从日军运输队缴获的,原本是用来拉粮食的,现在车厢被拆了大半,焊上了两层钢铁支架,6根锃亮的102MM发射管并排架在上面,管身上用白漆标着编号,从“1”到“6”,看着就透着股威风劲儿。苏婉正蹲在卡车旁边,拿着个小扳手拧引信的固定螺丝,听见声音抬头笑了笑:“厂长,您来得正好,推进剂的装填口刚校准完,现在就差把发射管和击发装置连起来了。”
“先别急着连。”林烽走过去,伸手摸了摸发射管的接口处,指尖蹭到点金属碎屑,“让老张把接口再磨一遍,确保严丝合缝,不然发射的时候漏气,会影响射程。大力,你去把千分尺拿来,咱们再量一遍发射管的间距,别差了毫厘,影响齐射精度。”
“得嘞!”两人齐声应下,转身忙活去了。王老铁蹲在卡车后轮旁边,手里拿着个烟斗,没点烟,就盯着轮胎的纹路看:“厂长,这卡车的轮胎我检查过了,之前被鬼子扎过个小口,我让补胎的老周给补好了,现在跑起来没问题。就是这方向盘有点歪,等下让技工调调,免得开去试射的时候跑偏。”
林烽点点头,刚要说话,就听见车间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大嗓门,带着股子风风火火的劲儿:“老林!老林在哪儿呢?听说你这儿搞出了大杀器,我专程来瞧瞧!”
众人都愣了,抬头一看,李云龙穿着件灰布军装,腰间别着把驳壳枪,身后跟着两个警卫员,正大步流星地走进来,军靴踩在地上“咚咚”响。牛大力手里还拿着千分尺,一看是他,赶紧迎上去:“李团长!您咋来了?是不是来给咱们送嘉奖令的?”
“嘉奖令少不了你的!”李云龙拍了拍牛大力的胳膊,差点把他拍得一个趔趄,“先别扯这些,我问你,那火箭炮在哪儿?赶紧带我瞅瞅!”
林烽笑着走过去,递给他一瓶水:“老李,您怎么突然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我好让炊事班准备点吃的。”
“吃啥吃!我现在满脑子都是你那火箭炮!”李云龙拧开瓶盖,猛灌了两口,眼睛就跟雷达似的扫过车间,很快就盯上了那辆改装卡车,“哎哟!这就是火箭炮?好家伙,这管子看着就够劲儿!比迫击炮的炮管粗多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卡车旁边,伸手就去摸发射管,王老铁赶紧拦住他:“李团长长,小心点,管子刚磨过,边缘有点锋利,别划着手。”
“没事没事,我皮糙肉厚的!”李云龙不在乎地摆摆手,指尖在发射管上蹭了蹭,“老林,这管子是咋弄的?我听说之前卡壳了好久,现在咋突然成了?”
林烽指着发射管,给他解释:“之前是卡在精度上了,后来我们想了个法子,先做一根标准管,再照着标准管校准其他5根,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您看这6根管子,间距都是一样的,齐射的时候能保证弹道稳定,不会互相干扰。”
“0.2毫米?”李云龙眨巴眨巴眼,伸手比了比自己的指甲盖,“这不比绣花针还细?你们这群老少爷们儿,手也太巧了!我独立团的兵要是有这手艺,缝衣服都不用找老乡了!”
众人都笑了,苏婉也站起来,手里拿着个火箭弹模型——这是她用木头做的,比真弹小一半,方便演示。“李师长,您看这个。”她把模型递过去,“这是火箭弹的样子,前面是战斗部,里面装的是混合炸药,后面是推进剂,用的是咱们新研发的无烟火药,射程能到5公里以上。”
李云龙接过模型,翻来覆去地看,手指在战斗部的位置敲了敲:“这里面装的炸药,威力咋样?比手榴弹厉害多少?”
“比手榴弹厉害多了!”牛大力凑过来,抢着说,“上次我们测试的时候,一个小战斗部就炸出半米深的坑,破片能飞15米远!这完整的战斗部,一炸能覆盖好大一片,比您上次让二营长带的迫击炮覆盖范围还大!”
“哦?有这么厉害?”李云龙眼睛一亮,盯着林烽,“老林,他说的是真的?你给我说实话,这玩意儿齐射的时候,能覆盖多大地方?”
林烽走到车间门口,捡起块石头,在地上画了个圈:“李师长,您看,这圈差不多就是半个足球场大小。咱们这6管齐射,火箭弹落地后,爆炸范围能把这圈全盖住,里面的敌人、卡车、轻重机枪,基本上都得完蛋。”
“半个足球场?”李云龙蹲下来,用手量了量地上的圈,突然一拍大腿,“好家伙!这比我独立团一个连的阵地还大!要是早有这玩意儿,上次打坂田联队的时候,我还用得着让战士们拼刺刀吗?直接6管齐射,把他的指挥部炸平,省多少事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