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厂的晨雾还没散,通信兵就踩着露水冲进了办公室,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电报,声音都带着急:“林厂长!师部急电!前线子弹快不够用了,尤其要咱们新研发的无烟火药复装弹,说打伏击的时候烟小,不容易暴露!”
林烽刚啃了两口馒头,闻言立马放下筷子,接过电报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前线的弹药缺口,光独立团就需要3万发复装弹,新一团和新二团加起来还要5万发。他赶紧让人去叫苏婉,刚走到实验室门口,就见苏婉正对着一堆硝化棉样本出神,手里还拿着个小本子记录数据。
“小苏,师部催无烟火药了。”林烽把电报递过去,“前线要得急,咱们得赶紧搞规模化生产,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小批量试做了。”
苏婉看完电报,眉头轻轻皱了下,随即又舒展开,指着本子上的记录说:“我这两天正好在琢磨量产的事。无烟火药从提纯到成型,环节太多,要是没个规范流程,容易出误差,还影响效率。我想分6个工位,每个工位定好操作标准,专人负责,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产量。”
“好主意!”林烽眼睛一亮,“你具体说说,每个工位都干啥?需要哪些人配合?”
苏婉拉过张桌子,铺开张白纸,拿起铅笔边画边说:“第一个是硝化棉提纯工位,得用蒸馏水反复清洗硝化棉,把里面的杂质去掉,不然会影响爆速。这个工位要细心的人,我看李师傅最合适,他以前在北平药厂做过提纯,手稳。”
“第二个是配料混合工位,按咱们之前定的比例——70%硝化棉、25%樟脑、5%酒精,得用天平精确称重,混合的时候还要用木铲慢慢搅,不能有结块。这个工位得力气大又心细的,不然搅不均匀,大力倒是合适,但得有人盯着他,别让他图快瞎搅。”
林烽忍不住笑了:“放心,让王老铁盯着他,老铁叔的烟袋锅可不是白敲的。”
苏婉也笑了,继续说:“第三个是溶解工位,把配好的料倒进陶缸,加温水搅拌到完全溶解,水温得控制在45℃左右,高了低了都不行。这个工位可以让小豆子帮忙递东西,再找个技工负责控温。”
“第四个是压制成型工位,用手动压机把溶解好的药浆压成薄片,厚度得统一在3毫米,还要切成均匀的小块,方便后续装弹。老张经验丰富,这个工位交给她准没问题。”
“第五个是干燥工位,把压好的药块放在竹筛上,放在通风的棚子里阴干,不能晒太阳,也不能靠近明火,不然容易自燃。这个工位得有人轮班看着,防止出意外。”
“第六个是质检工位,每批药都要抽样测试爆速和湿度,不合格的得重新处理,不能流到前线去。王老铁眼神好,又懂火药特性,质检就交给她了。”
林烽听完,连连点头:“想得真周全!现在就召集人,把工位分下去,咱们今天就开工!”
消息一传开,技工们都积极得很。李师傅拿着他的老伙计——一套铜制的提纯工具,早早蹲在第一个工位旁,把硝化棉倒进陶缸,一边加水一边搅拌,嘴里还念叨:“这硝化棉跟姑娘家似的,得好好伺候,不然杂质除不干净,打出去的子弹都没劲儿!”
牛大力分到配料工位,兴奋得摩拳擦掌,刚要伸手抓樟脑,就被王老铁用烟袋锅敲了手背:“你小子洗手了没?就敢碰配料!这樟脑金贵着呢,沾了灰就废了!赶紧去用皂角洗手,再用布擦干!”
牛大力疼得龇牙咧嘴,赶紧跑去洗手,嘴里嘟囔:“知道了老铁叔,我这不是着急干活嘛。”
苏婉走过来,把天平放在桌上,给牛大力演示:“你看,这天平左边放配料,右边放砝码,每样都要称准,差一克都不行。比如樟脑,25%的比例,要是多放了,火药会太脆;少放了,又会黏连,都影响使用。”
牛大力点点头,拿起小勺子小心翼翼地舀樟脑,眼睛盯着天平的指针,生怕多了少了。可刚称完樟脑,他又犯了迷糊:“苏姐,酒精咋称啊?这玩意儿是液体,倒多了咋整?”
苏婉早有准备,拿出几个带刻度的竹筒:“我让老张做了这些竹筒,每个竹筒正好装5%的酒精,你直接倒就行,不用称。”
“还是苏姐想得周到!”牛大力松了口气,拿起竹筒往料堆里倒酒精,倒完还不忘用木铲搅了搅,动作比之前轻了不少。
另一边,老张在压制成型工位忙活开了。她把溶解好的药浆倒进模具,然后扳动手动压机的杠杆,“嘿”地一声,药浆就被压成了薄片。小豆子蹲在旁边,帮忙把压好的薄片拿出来,切成小块,嘴里还数着:“一块、两块、三块……苏姐,咱们一天能压多少块啊?”
苏婉走过来,摸了摸小豆子的头:“要是顺利的话,一天能压20斤,一个月就是500斤,能复装10万发子弹呢。”
“10万发!”小豆子眼睛瞪得溜圆,“那能打跑多少小鬼子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