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学员听得一脸茫然。老张更急了,越急越说不清楚。
正好林烽来巡视,见状,直接走到发射架前,对老张说:“张师傅,别光说,你来演示一遍!边做边讲!”
老张如蒙大赦,立刻动手操作起来。他一边熟练地选择平整地面,展开支架,固定铁爪,安装发射管,一边用最直白的大白话讲解:“看见没?这地儿要硬实,软了架子会陷下去!这铁爪子,得狠狠踩进土里,跟树根一样抓地!这水平尺,水泡得在正中间,歪一丝,炮弹就不知道飞哪儿去了……”
他这一动手,学员们立刻明白了,纷纷点头,有的还拿出小本子飞快地记录。
王老铁的课更是生动。他抱着一发教练弹,直接站在发射架旁:“瞅见这炮弹没?金贵着呢!装的时候,手要稳,心要细,对准这导轨,慢慢送进去……”他演示着标准动作,“要是卡住了,千万别硬砸!看见这个专用退弹钩没?得这么用,巧劲儿!”他一边说一边演示排除卡弹的流程,学员们看得目不转睛。
轮到牛大力讲安全和体能,画风就更“粗犷”了。他直接把学员拉到操场上:“都给我听好了!火箭炮这玩意儿,动静大,尾巴亮,打完就得赶紧挪窝!不然鬼子的炮弹就招呼过来了!现在,背上这个模拟炮弹箱,跟俺跑五公里!快!阵地转移,玩的就是速度!”
学员们在他的督促下,扛着沉重的木箱在山路上奔跑,累得气喘吁吁,却也真切体会到了实战的要求。牛大力还设置了各种突发情况,比如“遭遇敌机侦察”“小路被毁”等,锻炼学员的应变能力。
家泉次郎的理论课则相对安静。他耐心地在黑板上画着弹道曲线,解释着射程和仰角的关系,讲解电路原理和常见故障排查。虽然有些战士听得云里雾里,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再回想家泉师傅讲的理论,往往就能豁然开朗。
教学过程中自然也充满了乐趣。有一次,一个学员在练习装填时过于紧张,手一滑,教练弹差点掉地上,幸亏旁边的王老铁眼疾手快一把捞住,吓得王老铁吹胡子瞪眼:“你小子!这要是个真家伙,咱俩就得一起上天当烟花了!”引得众人哄堂大笑,那学员也红着脸,以后操作更加小心翼翼。
还有一次牛大力搞夜间紧急转移演练,一个学员跑得太急,被草丛里的石头绊了个跟头,模拟炮弹箱滚出老远。牛大力跑过去,没急着批评,反而把他拉起来,嘿嘿一笑:“摔跤不怕,战场上摔跤总比吃枪子强!记住这地方,下次绕开!反应挺快,知道护住脑袋,不错!”这种鼓励式的教学,让学员们更容易接受。
经过一个多月紧张而充实的培训,三十五名学员顺利结业。在结业考核中,他们不仅笔试成绩优良,更在实操中展现了过硬的本领: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完成发射架架设与校准,能熟练、安全地进行炮弹装填与退弹操作,能独立排除常见的电路故障和机械故障。
结业典礼上,林烽看着这群脱胎换骨、眼神中充满自信的年轻战士,心中充满了欣慰。他亲自将结业证书发到每个人手中,郑重地说:“同志们,你们是咱们八路军自己培养的第一批火箭炮技术保障人才!你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操作和维修的技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前线的战友们信任我们瓦窑堡造的武器,而使用和维护这些武器的重任,就落在你们肩上了!希望你们回到部队后,能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带出更多的技术骨干,让我们的‘雷霆之火’,在更多战场上绽放!”
“保证完成任务!”三十五名学员齐声怒吼,声音震天动地。
随后,这批学员被迅速分配至已经或即将装备“39式-1型”火箭炮的部队。他们的到来,极大地提升了部队对这款新式武器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使得火箭炮真正成为了关键时刻能够信赖的“王牌”。
望着学员们奔赴前线的背影,老张感慨地对林烽说:“厂长,这办夜校的路子,真是走对了!咱们不光要会造,还得教会别人怎么用、怎么修,这武器才算真正形成了战斗力!”
王老铁也点头:“是啊,看着这帮小子从啥也不懂到出师,俺这心里,比多造出十具火箭炮还舒坦!”
林烽微笑着点点头。军工夜校的成功,特别是这期“火箭炮操作维修班”的开设,标志着瓦窑堡兵工厂的功能正在悄然延伸,从单一的武器装备生产,向着人才培养、技术输出的综合基地转变。这星星之火,必将形成燎原之势,为前线带去的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武器,还有使用武器的智慧和力量,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更为坚实的人才基础。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