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瓦窑堡上空飘着细碎的雪花,给连绵的土黄色山峦和厂区的灰色窑洞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天气寒冷,但兵工厂里却热气腾腾,各车间依旧机器轰鸣,炉火熊熊,似乎连飘落的雪花都要被这股子热火朝天的劲儿给融化了。
在最大的那间会议室里,更是人头攒动,暖意融融。林烽站在前面,身后挂着一块用床单临时充当的幕布,上面用木炭条画着简单的图表和密密麻麻的数字。今天,他要主持召开瓦窑堡兵工厂1940年下半年的工作总结大会。台下,苏婉、老张、王老铁、家泉次郎、牛大力等所有核心骨干,以及各车间、各卫星加工点的代表济济一堂,脸上都带着忙碌一年后特有的疲惫,以及掩藏不住的期待与自豪。
“同志们!”林烽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压过了窗外的风声,“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咱们也趁这个机会,盘盘账,看看咱们瓦窑堡兵工厂这大半年,特别是下半年,到底给前线的灶膛里,添了多少硬柴火!”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熟悉的面孔,继续说道:“这一年,不容易啊!鬼子封锁越来越紧,扫荡一轮接一轮,咱们的设备是老掉牙的,原料是东拼西凑的,很多时候,咱们是在用牙啃,用手指头抠,硬是从石头缝里往外挤东西!但是!”
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力量:“但是,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仅挺过来了,我们还壮大了!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打破了鬼子的封锁,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下面,我就用几个数字,给大家伙儿交个底!”
他侧身指向幕布上的图表:“首先,咱们说说最基础的——原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前咱们最头疼的就是这个。可现在,”他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经过地质队同志们的努力和老乡们的帮助,我们在后山发现的铁矿,下半年稳定产出铁矿石八千斤!虽然量还不大,但这是咱们自己的矿,是打破封锁的第一步!”
台下响起一阵兴奋的低语。老张忍不住对旁边的王老铁说:“听见没?八千斤!咱们自己地里长出来的‘铁疙瘩’!”
王老铁重重地点点头,咧着嘴笑。
林烽接着指向下一项:“铜!更是咱们的命根子!造子弹、造炮弹引信、造破甲弹的药型罩,哪一样都离不开它!以前全靠缴获和冒险采购,提心吊胆。现在,咱们自己搞的土法炼铜,用那些废旧弹壳、铜钱、甚至老乡家的破铜烂铁,下半年炼出了纯度不错的粗铜超过五千斤!虽然还不够用,但大大缓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
“好!”台下不知谁喊了一嗓子,随即响起一片掌声。负责炼铜的老周师傅,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
“有了原料,关键看咱们怎么把它变成杀敌的利器!”林烽的声音更加激昂,“炼钢!咱们的土高炉加双风箱,经过不断改进,下半年稳定产出了适合制造枪管、炮管的中碳钢一万两千斤!合格率比上半年提高了两成!王老铁师傅带着锻工车间,把这些好钢都用在了刀刃上!”
王老铁听到点名,挺直了腰板,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光彩。
“接下来,是咱们的看家宝贝,核心装备的生产情况!”林烽的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轻武器方面!”他手指点向图表,“咱们的核心产品,81式-2型步枪,下半年累计生产四千五百支!比上半年翻了一番还多!”
“哗——”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惊叹声。这意味着又有数千名战士能用上自家产的可靠武器。
“37式冲锋枪,一千一百支!”
“37式重机枪,二百二十挺!”
“81式狙击步枪,稳定月产,下半年共出厂三百支!”
“56式半自动步枪,产能爬升,下半年产出九百支!”
每报出一个数字,台下就响起一阵欢呼。牛大力更是激动地直拍大腿:“好家伙!这么多家伙什儿!够小鬼子喝好几壶的了!”
林烽笑着压压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抛出了一个更震撼的数字:“咱们的‘坦克开罐器’——‘破甲-1型’破甲弹,下半年,包括利用回收弹壳再生产的部分,总产量达到了一万三千枚!”
“一万三!”连一向沉稳的老张都失声惊呼,“这得敲掉多少鬼子坦克啊!”
苏婉在一旁微笑着补充:“这得益于我们回收再利用的成功,光这一项,就为我们多提供了近三千枚破甲弹,节省了大量宝贵的铜料。”
“没错!”林烽赞许地看了苏婉一眼,然后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宣布了今年最大的亮点:“而咱们兵工厂今年最大的突破,最具威慑力的武器——‘39式-1型’102毫米火箭炮,在下半年,我们已经成功量产并列装了五具!配套火箭炮弹生产超过五百发!并且,我们已经具备了月产五具以上的能力,关键零部件预生产储备充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