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试验,因为温度没掌握好,钢水凝固后满是气孔,根本没法用。
第二次试验,比例不对,锻打出来的钢锭韧性极差,一敲就裂。
第三次……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堆在角落的废料越来越多。王老铁急得嘴角起泡,眼睛熬得通红,连他那标志性的大嗓门都沙哑了不少。老张也整天泡在试验窑,分析失败原因,调整方案。
牛大力每次过来送废旧金属,看到这情景,都忍不住嘀咕:“俺的个乖乖,这比伺候祖宗还难啊……”
连小豆子都感觉到了气氛的凝重,悄悄问苏婉:“苏婉姐,王师傅他们能成功吗?”
苏婉虽然心里也没底,但还是鼓励道:“只要方向对了,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转机出现在第七次试验。那天,王老铁按照老张和家泉次郎计算出的一个新配比,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炉温,当通红的钢水倒入模具,冷却后经过初步锻打,形成的钢锭表面光洁,颜色也与往常略有不同。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将钢锭夹到台钳上,用大锤猛力敲击了一下!
“当!”一声清脆响亮、带着点韧劲的回响,而不是之前那种沉闷或者破裂的声音!
王老铁心中一喜,赶紧招呼老张和家泉次郎过来。经过初步检测,这块试验钢锭的硬度和韧性指标都明显优于普通钢材!
“成了!有门儿了!”王老铁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光芒。
有了成功的配方和工艺,接下来就是严格按照这个标准,炼制出足够制作一根枪管的合金钢坯。王老铁亲自操锤,带着徒弟们,将那块珍贵的合金钢坯反复锻打,去除杂质,最终锻造成一根比原枪管略细、但依旧结实的合金钢枪管毛坯。
后面的加工工序由老张的钳工车间接手。车削外圆,镗磨内膛,加工散热螺纹……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因为材料宝贵,不容有失。
半个月后,一根闪烁着暗蓝色金属光泽、明显比原装枪管“苗条”一圈的新枪管,终于制作完成了!
称重!结果让人欣喜若狂——新枪管重量只有二十斤!比原来的二十五斤整整轻了五斤!
“好!太好了!”林烽抚摸着这根轻量化枪管,连声称赞。
但这只是第一步,关键还要看性能。换上这根新枪管,37式重机枪被再次架到了测试场上。为了模拟极端情况,测试计划格外严格:连续射击十个一百发弹板,检查枪管是否变形,测量内膛磨损,最后还要进行实弹穿甲测试。
“哒哒哒——哒哒哒——”
重机枪再次发出沉闷而持续的怒吼,火舌喷吐,弹壳飞溅。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那根新的合金枪管。一个弹板,两个弹板……五个弹板……枪管开始发红,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弯曲或变形。
打到第八个弹板时,旁边的原装枪管(作为对照)已经红得吓人,射击精度开始下降。而合金枪管虽然也同样灼热,但状态明显更稳定。
连续射击一千发后,停止射击。待枪管冷却,老张立刻上前测量。结果再次令人振奋:内膛磨损在允许范围内,枪管轴线几乎没有偏移!
最后是穿甲测试。同样距离,同样厚度的30毫米钢板靶。
“咚!咚!咚!”
几声沉重的点射后,钢板靶上再次出现了清晰的穿孔!穿透能力与使用原装枪管时毫无二致!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测试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王老铁和老张激动地抱在一起,牛大力更是直接把小豆子扛在了肩膀上转圈。
林烽看着那挺换上“新心脏”、总重成功降至七十五斤的重机枪,心中豪情万丈。他当场宣布:“这款使用了我们自主研发的合金钢枪管、成功减重的重机枪,正式命名为——37式-2型重机枪!”
他环视激动的人群,大声说道:“同志们,别小看这省下来的五斤重量!这意味着,我们的重机枪小组,可以从原来的四人搬运,减少到三人!意味着它不再仅仅是一座固定的堡垒,而是可以跟着我们的步兵兄弟们,在一定范围内机动作战!它的战术价值,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这是我们瓦窑堡兵工厂,在材料技术和武器改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很快,首批改造的十挺37式-2型重机枪下线并配发到了主力部队。前线反馈极佳,战士们对重量减轻后带来的机动性赞不绝口。有支部队甚至靠着三挺37式-2型的交替掩护和快速转移,成功打掉了日军一个加强中队的进攻,而自身损失极小。
消息传回,瓦窑堡再次沉浸在自豪和喜悦中。王老铁摸着那根试验成功的合金钢枪管,对老张感慨道:“老张头,看见没?咱们这锤子,不仅能砸出铁疙瘩,还能砸出‘金疙瘩’来!”
老张笑着回应:“是啊,思路一换,天地就宽!咱们瓦窑堡,以后还能搞出更多好东西!”
站在山坡上,听着远处车间里传来的熟悉轰鸣,林烽知道,这座深藏在黄土沟壑中的兵工厂,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无尽的创造力,一点点地改变着敌我力量的对比。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每一件武器的改良,都是在为最终的胜利,增添着一块块坚实的基石。而这根减轻了五斤的枪管,承载的,正是通往胜利的、越来越清晰的希望。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