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林烽大笑,为他戴上勋章,“门栓牛大力!名副其实!”
众人哄堂大笑,气氛达到了高潮。
颁发完勋章,林烽回到座位,看着眼前这热烈而和谐的场面,心中充满了感慨。他从怀里又掏出一个小本子——那是苏婉整理的年度总结摘要。
“同志们,”他的声音缓和下来,带着一种回顾的深沉,“白天的会,咱们盘了家底,说了成绩。现在,趁着这顿年夜饭,我想跟大家再说几句心里话。”
雪花静静地飘落,篝火噼啪作响,众人都安静下来,听着林烽说。
“这一年,咱们造了很多武器,杀了很多鬼子。但我觉得,咱们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一个方法,一个在绝境中也能活下去、还能活得越来越好的方法。”
“咱们用土高炉加双风箱,炼出了好钢;咱们用鬼子的破烂,回炉做出了合金;咱们把工厂分散开,让鬼子无从下口;咱们编了技术手册,让经验能传下去;咱们办了夜校,培养了像杨工这样的新人;咱们甚至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里,给高炉穿‘棉袄’,保证了钢铁不断供……”
他每说一项,台下就有人会心地点头,因为这些是他们亲身经历、亲手创造的。
“这套方法,这套体系,是咱们用命拼出来的,用汗水和智慧琢磨出来的!它比任何单一的武器都更重要!有了它,咱们瓦窑堡兵工厂,就真正扎下了根,再也打不垮了!”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被火光映照的脸:“明年,后年,只要抗战需要,咱们就能一直在这里,造出更多的枪,更多的炮!直到把日本鬼子,彻底赶出中国!”
“赶出中国!”所有人都举起了碗,齐声高呼,声震四野。
年夜饭在激昂的情绪中继续进行。老师们傅们摩挲着胸前的勋章,谈兴更浓;年轻人们围着杨永军,请教着技术问题;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嬉戏;妇女们拉着苏婉的手,说着家常……
林烽和苏婉、家泉次郎等人坐在一起,看着这充满生机的一幕。
“厂长,”苏婉轻声道,“有了今年这个基础,明年的生产计划和技改方案,我心里更有底了。”
家泉次郎也难得地露出了明显的笑容:“这是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集体。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
林烽点点头,没有说话。他望向远处沉沉的夜色,那里是广袤的祖国山河,是烽火连天的战场。他知道,瓦窑堡这点点灯火,这熊熊篝火,这简陋却坚实的军工体系,正是那漫漫长夜中,一缕微弱却顽强不息的光亮。这光亮,终将与其他千千万万的光亮汇聚,驱散黑暗,迎来黎明。
雪花依旧飘洒,落在人们的肩头,落在篝火上发出滋滋的轻响,落在静静矗立的厂房和机器上。这个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兵工厂,在这个特殊的除夕之夜,用一顿朴素的年夜饭和几枚弹壳勋章,为自己的1940年,画上了一个温暖而充满力量的句号。旧的篇章已然翻过,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正等待着他们去书写。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