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的烟火气儿还没散尽,瓦窑堡兵工厂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正月初八一过,一封来自冀中前线的详细作战报告,被加急送到了林烽的案头。报告里,陈旅长在充分肯定“39式-1型”火箭炮巨大威力的同时,也委婉地提出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
“……火箭炮一次六发齐射,覆盖区域达六百平方米,威力惊人,对敌密集集结部队及工事效果显着。然,近日敌寇亦调整战术,其步兵冲锋队形较以往更为疏散,且常以多路、小群方式同时突进。我六管火箭炮一次覆盖,有时难以完全遏制敌之多路冲击,常有漏网之鱼迫近我阵地,造成不必要的近战伤亡。若技术上可行,能否设法进一步提升单次齐射之火力覆盖面?哪怕多一两根管子,或许战场效果便截然不同……”
林烽放下信纸,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陷入了沉思。陈旅长提出的问题很现实,火箭炮追求的就是面覆盖杀伤,如果敌人变得“稀疏”了,原有的火力密度就显得不够了。
他立刻让苏婉找来了“39式-1型”火箭炮的全部设计图纸和生产记录,又把老张、王老铁、家泉次郎和负责发射架生产的东沟加工点负责人叫到了会议室。
“同志们,陈旅长给咱们出了个新题目。”林烽把前线反馈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然后指着铺开的图纸,“鬼子学精了,不再扎堆给咱们炸。咱们的六管‘雷霆’,有时候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旅长的意思是,能不能让这‘雷霆’再响亮点,覆盖得更广点?”
牛大力也在场,他一听就嚷嚷起来:“这还不简单?多加几根炮管子呗!六根不够就八根!八根不够就十根!炸他狗娘养的一个天女散花!”
王老铁瞪了他一眼:“你当是插秧呢?说加就加?每加一根管子,重量、结构、后坐力都得重新算!发射架受不受得了?底盘稳不稳?这都是问题!”
老张也皱着眉头:“是啊,厂长。现有的六管布局和发射架结构是经过反复计算和测试才定型的,比较平衡。贸然增加管数,整个力学结构都要大变,弄不好齐射时架子散了,或者后坐力太大把炮掀翻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家泉次郎没有说话,而是拿起尺子,在图纸上仔细测量着现有发射管的间距、发射架支撑点的位置,进行着初步的心算。
林烽等大家议论稍停,才开口道:“大力的思路,方向是对的。要提高单次火力覆盖,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齐射的弹药投射量。六管覆盖六百平方米,如果我们增加到八管,理论上覆盖面积就能提升三分之一,接近八百平方米!这个火力提升,对前线意义重大。”
他话锋一转,看向王老铁和老张:“但是,王师傅和张师傅的担心也完全在理。我们不能蛮干。增加管数,必须建立在确保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
他走到图纸前,手指点着发射架的主体结构:“这就是关键!如果我们能用上咱们自己新搞出来的高强度合金钢来制造发射架的主要承力部件,比如这些支撑梁和底座连接件,在保证甚至提升强度的前提下,是不是可以把结构做得更轻巧、更紧凑,从而为增加两根发射管腾出空间和重量余量?”
这话如同黑暗中划亮了一根火柴,瞬间照亮了大家的思路!
王老铁猛地一拍脑袋:“对啊!俺咋把合金钢这茬给忘了!用那好东西做架子,肯定比现在这普通钢材结实!同样粗细的梁,承重能高一大截!说不定真能撑住八根管子!”
老张也眼睛发亮,凑到图纸前:“如果用合金钢,这些支撑结构确实可以优化……这里,这里,都可以适当减薄或者改变形状,节省出重量和空间……八根管子,似乎……真的可行!”
家泉次郎此时也抬起了头,用肯定的语气说:“理论计算支持这个方向。使用高强度合金钢,优化结构设计,在总重增加不超过十斤的前提下,实现八管布局是可能的。我需要一天时间进行详细的结构力学计算。”
“好!”林烽精神大振,“方向就这么定!咱们就搞八管的‘39式-2型’火箭炮!家泉师傅,辛苦您尽快完成计算,确定关键部件的受力参数和结构优化方案。王老铁,你负责根据新方案,试制合金钢的发射架核心承力件。老张,你带着东沟加工点,以家泉师傅的计算结果为准,重新设计八管发射架的总装图纸和工艺!苏婉,协调物料,优先保障合金钢供应!”
他看向摩拳擦掌的牛大力:“大力,新的发射架造出来,测试的任务还是你的!给我往狠里测,看看这新架子到底结不结实!”
“放心吧厂长!俺保证把它伺候得明明白白!”牛大力把胸脯拍得砰砰响。
“火箭炮改良”项目立刻上马。瓦窑堡兵工厂最顶尖的技术力量再次汇聚到一起。
家泉次郎的窑洞里,算盘声和绘图声彻夜不息。他不仅要计算八管布局下的静态负荷,更要模拟六管和八管齐射时,那瞬间爆发的巨大后坐力对架体的冲击。任何一个数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