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铁的锻工车间里,炉火格外旺盛。他带着徒弟,严格按照家泉次郎提供的参数,精心锻打着那些形状奇特的合金钢连接件和支撑梁。“这可是咱们‘39式-2型’的骨头!必须一根是一根,绝不能含糊!”他一边挥锤一边对徒弟们吼道。
老张和东沟加工点的技工们,则围着重新绘制的图纸,反复推敲组装工艺。八根发射管的排列、固定方式、与底座的连接,都比六管时复杂了许多。他们设计新的夹具,讨论焊接顺序,确保万无一失。
过程中自然也遇到了不少麻烦。第一次组装的样架,在模拟负载测试时,一个焊接点出现了细微裂纹。老张带着人连夜排查,发现是应力集中导致的,立刻修改了结构,增加了加强筋。第二次,八管齐射测试时,后坐力导致发射架出现了轻微的横向晃动,虽然没散架,但影响了射击精度。家泉次郎和王老铁又凑在一起,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底座结构和缓冲机制。
牛大力则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人。他带着测试组,对每一个新下线的部件进行“暴力”测试——敲击、负重、甚至故意制造不平衡,美其名曰:“鬼子可不会对咱们的炮架子客气!咱得比鬼子更狠!”
有一次,他扛着一根百来斤的铁桩,假装不小心撞在一个新做好的合金钢支撑梁上,发出“哐”一声巨响,把旁边正在测量的技工吓了一跳,心疼地大叫:“大力哥!你轻点!这可是宝贝!”
牛大力嘿嘿一笑:“宝贝才得经得住撞!俺这是帮你们检验呢!”
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修改、测试、再修改,第一具完全按照新标准制造的八管火箭炮发射架——被正式命名为“39式-2型火箭炮”——终于矗立在了老鹰沟试射场。
与之前的-1型相比,-2型的发射管阵列明显更加密集威武,但整个发射架因为使用了合金钢优化结构,看起来并不显得笨重,反而有种精干的力量感。称重结果令人惊喜:总重量仅比六管的-1型增加了五斤!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装填!八发齐射准备!”林烽亲自下达了最终测试命令。
八发102毫米火箭弹被依次填入发射管。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尤其是参与了全程研发改进的王老铁、老张等人,手心都捏着一把汗。
“发射!”
操作手猛地按下击发装置!
“轰轰轰轰——!!!”
八声巨响几乎叠加成一道撕裂天地的巨大轰鸣!比六管齐射时更加震撼人心!八道炽白的尾焰如同八条咆哮的巨龙,从发射架中奔腾而出!巨大的后坐力让整个发射架猛地向后一顿,脚下的大地都在震颤!但那经过优化的合金钢骨架和加固的底座,牢牢地抓住了地面,除了正常的缓冲后坐,纹丝不动!稳如泰山!
短短二十多秒后,远方预定的八百平方米靶区内,接连腾起八股粗大的烟柱!爆炸声连绵不绝,烟尘弥漫,几乎将整个靶区完全吞噬!
观测员迅速汇报:“报告!八发全部命中预定靶区!覆盖面积经测算,达到八百二十平方米!比六管齐射覆盖面积提升超过百分之三十!”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老鹰沟里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王老铁和老张激动地抱在一起,家泉次郎也露出了罕见的、灿烂的笑容。牛大力更是嗷嗷叫着,直接扛起身边一个年轻技工就开始转圈。
林烽看着那被彻底犁了一遍的靶区,看着那屹立不倒的八管发射架,心中豪情万丈。他用力一挥拳头:“太好了!‘39式-2型’,成了!立刻整理全部技术资料,优化生产工艺,尽快投入量产!我们要让前线的同志们,早日用上这火力更强的‘雷霆’!”
新的八管火箭炮迅速取代六管型号,成为瓦窑堡兵工厂新的拳头产品。当首批“39式-2型”运抵冀中前线时,陈旅长亲自试射后,高兴地连说了三个“好”字,并在回电中称赞:“瓦窑堡的同志们,又立一功!此炮一出,鬼子再敢疏散冲锋,便是自寻死路!”
消息传回,瓦窑堡上下自然又是一片欢腾。杨永军看着火箭炮车间更加忙碌的景象,对身边的助手说:“看见没?技术在不断进步,咱们的‘家底’也越来越厚实了。”
林烽站在厂部的高坡上,望着远处山峦,对身旁的苏婉说:“从六管到八管,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咱们技术能力、材料水平和工程思维的一次全面升级。这条路,咱们走对了,而且,会越走越宽。”
苏婉微笑着点头,在她的小本子上,已经开始了为“39式-3型”可能的技术方向,做着初步的笔记和构想。瓦窑堡的军工创新之路,永无止境。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