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谷的初步勘察带来的兴奋尚未平息,林烽心中却隐约觉得,那里虽好,但距离瓦窑堡主厂区终究不算太远,且扩展空间受限,未必是承载那批“国之重器”的最佳所在。他深知,这批设备的安置,关乎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军工布局,绝不能有丝毫将就。
就在他对着地图苦苦思索之际,厂部外来了一阵喧哗。牛大力引着一位须发皆白、精神却格外矍铄的老者走了进来,老者身后还跟着几个面带憨厚笑容的当地老乡。
“厂长,这位是王家湾的王老栓,王老爷子!可是咱们这一带的‘活地图’!”牛大力嗓门洪亮地介绍道,“老爷子听说咱们要找地方建大厂子,主动找上门来说有个好地方!”
王老栓虽年迈,腰板却挺得笔直,他朝着林烽拱了拱手,声音洪亮:“林厂长,俺听乡亲们说了,你们是打鬼子的好队伍,是给咱老百姓造枪炮的能人!俺老王头在这山沟里活了一辈子,哪道梁有几棵树,哪条沟有几眼泉,门儿清!俺琢磨着,你们要建的那种大厂子,俺知道有个地方,再合适不过!”
林烽心中一动,连忙请老人坐下,亲自倒了碗水:“王老爷子,您慢慢说,是哪里?”
王老栓也不客气,接过碗喝了一大口,用手背抹了抹嘴,眼中闪烁着笃定的光芒:“瓦窑堡往西北,约莫六十里地,有个地方叫王家湾!那是俺的本家地界。那地方,三面都是陡峭的大山,像天然的大屏风,就一条窄口子能进去,隐蔽得很!湾子里头地方宽敞,别说建厂,跑马都成!最关键的是,湾子里就有一眼常年不冻的山泉,水量足,水头旺!而且,”他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神秘,“湾子后山,就有一座小煤窑!以前俺们庄户人自己挖点煤取暖做饭,煤质不算顶好,但烧炉子绝对够用!”
“有水源!还有煤矿!”老张一听就坐不住了,激动地扶了扶眼镜,“厂长,这……这可是解决了大问题啊!炼钢、发电,哪一样都离不开水和煤啊!”
王老铁更是兴奋地直搓手:“自个儿有煤?那可就省了大劲了!不用满世界去找去运,还担心被鬼子卡脖子!”
林烽强压住内心的激动,仔细询问:“老爷子,那进出的路好走吗?地方够不够平整?”
王老栓嘿嘿一笑:“路嘛,现在是难走点,都是牲口踩出来的小道。可那地方平整啊!稍微收拾收拾,比你们这瓦窑堡还敞亮!林厂长,你要是不信,俺现在就带你们去看看!保准你满意!”
事关重大,林烽当即决定亲自前往勘察。他带上老张、王老铁、家泉次郎、牛大力以及必要的警卫人员,由王老栓带路,一行人骑着骡马,向着西北方向的王家湾进发。
一路上果然如王老栓所言,山路崎岖,林木茂密,极其隐蔽。走了大半天,穿过一道仅容两匹马并行的狭窄山口,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一个巨大的、呈葫芦形状的山谷展现在眼前,谷地平坦开阔,远处青山如黛,一道清澈的溪流从山谷深处蜿蜒而出,潺潺流淌。山谷四周是近乎垂直的悬崖峭壁,如同天然的城墙。更妙的是,山谷并非完全封闭,在另一侧还有一处较为平缓的出口,通向更深的山峦,进退有据。
“好地方!真是个好地方啊!”老张跳下骡子,抓起一把泥土捻了捻,又跑到溪边看了看水流,激动得声音发颤,“厂长!你看这地形,这土质,这水源!比葫芦谷强太多了!隐蔽性绝佳,空间足够,还有发展余地!”
王老铁则直接奔着王老栓指的后山小煤窑去了,不一会儿就抱着一块乌黑的煤块跑了回来,咧着嘴大笑:“哈哈哈!厂长!是真煤!虽然比不上大同的,但烧咱的平炉,发电,绝对没问题!”
家泉次郎也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神色,他环顾四周,微微点头:“此地形胜,易守难攻,资源兼备,确实是建立重要工业基地的理想之所。”
牛大力更是兴奋地挥舞着拳头:“这地方,简直就是给咱们量身定做的!鬼子想摸进来,得先问问俺们警卫排答不答应!”
林烽站在谷地中央,感受着山谷的宁静与开阔,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紧紧握住王老栓的手,由衷地说道:“王老爷子!太感谢您了!您这可是帮了我们,帮了咱们抗战天大的忙啊!王家湾,就是我们未来的新家!”
返回瓦窑堡后,林烽连夜起草报告,将王家湾的详细地形、资源情况、利弊分析以及初步的建设构想,附上简易地图,通过加急渠道上报总部。
等待批复的日子,瓦窑堡上下都翘首以盼。王老铁已经开始拉着李德顺师傅,琢磨着那30吨平炉该怎么砌,基础该怎么打。老张则在规划未来各个车间的布局。牛大力更是摩拳擦掌,天天操练警卫排,就等着命令一下,立刻开赴王家湾布防。
几天后,总部的回电到了!电文措辞极其肯定和振奋:
“林烽同志并瓦窑堡兵工厂全体同仁:选址王家湾之报告收悉,经研究,完全同意!此地得天独厚,实乃建立我战略军工基地之不二之选!望你部抓住千载难逢之机遇,立即着手,加快进行厂房建设及周边防卫部署工作。总部将全力支持!另,为加强保卫力量,副老总已亲自在延安抽调二百七十名经验丰富之老战士,即日启程,赴王家湾一带执行保卫巡逻任务,归你部统一指挥。此致,敬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