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荣,老田,李均……你们说,这世事真是难以预料。几年前,咱们刚跟着林厂长……哦,现在该叫林主任了,刚到这儿的时候,这里除了黄土坡、破窑洞,还有啥?连个像样的螺丝都造不出来。可现在……”他伸手指向那片璀璨的灯火和轮廓分明的厂房车间,“炼钢、发电、造坦克、造大炮、产炸药、搞通讯……水电、运输、维修,样样不缺,自成体系。谁能想到,就在这陕北的黄土坡上,咱们硬是建起了这么一座规模、功能都如此完备的重工业基地!”
荣克扶了扶眼镜,镜片上反射着远处的电焊弧光,他接口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技术人员的严谨和自豪:“是啊,老杨。回想当初,为了一个坦克底盘的材料配方,咱们愁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为了那105炮管的膛线,老周的头发都快薅光了。现在看看,咱们不仅能稳定生产坦克,还能研发自行火炮,甚至已经开始预研下一代坦克的火控系统了。这进步,说是天翻地覆也不为过。”
田方比较实在,他拍了拍冰凉的栏杆,笑道:“我最佩服林主任的,就是他那股‘啥都能想办法造出来’的劲儿!还有他那套‘土法上马,洋土结合’的路子。没有大型水压机?咱们就用‘蚂蚁啃骨头’的分段锻造法!没有高级合金?咱们就利用现有资源搞出满足性能要求的替代材料!现在咱们基地,不敢说啥顶尖高精尖都能造,但就前线需要的这些东西,从铁疙瘩到电波子,咱还真就啥都能造,而且啥都基本够用!这就叫底气!”
李均也深有感触地点头:“最重要的是,咱们培养出了一大批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你看各个车间的班组长,现在哪个不能解决大部分技术问题?这才是咱们基地最宝贵的财富,是能持续发展的根子。”
杨勇重重地点头,总结般地说道:“这一切,说起来,林主任真是创造了奇迹啊!他不仅懂技术,更懂怎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把人的潜力逼出来,把资源整合起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正说着,他们谈论的对象——林烽,也蹬蹬地走上了塔楼。他如今肩上的担子更重,负责的范围早已超出了最初的兵工厂,但精神头依旧十足,眼睛里闪烁着睿智和坚定的光芒。
“哟,几位大工程师都在呢?躲这儿欣赏咱们的‘不夜城’?”林烽笑着走过来,也靠在栏杆上,顺着他们的目光望去,脸上露出了如同看着自己孩子茁壮成长般的欣慰表情。
“林主任,”杨勇转过身,语气充满了敬佩,“我们刚才还在说,您带领咱们,在这黄土坡上,硬是建起了这么一个工业基地,真是创造了奇迹!”
林烽听了,却摆了摆手,幽默地笑道:“嗐,我哪有那么大本事。这奇迹,是咱们在场的、还有不在场的每一个瓦窑堡人,用汗水、用智慧,甚至是用血泡和老茧,一点一点抠出来的!我嘛,顶多就是个‘包工头’,负责把大家组织起来,再时不时给大家鼓鼓劲,画张‘大饼’。”
他指着下方灯火通明的厂区,语气变得深沉而有力:“真正的奇迹,是王老铁那被烫得满是疤痕的手,是老周那能在一根头发丝上雕花的眼神,是陈亮那边啃书本边掉头发熬出来的电路图,是每一个在机床前、在锻炉旁、在矿洞里默默奉献的普通工人!是你们这些挑大梁的工程师,把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图纸和产品!”
“咱们这个基地,”林烽总结道,“它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是响应了战场的需求,依靠了咱们自己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它证明了,咱们中国人,不缺聪明才智,不缺吃苦耐劳的精神,只要给咱们方向和条件,咱们就能创造出让世人惊叹的成就!”
他眺望着远方的群山,那是前线的方向,目光变得悠远而坚定:“现在,咱们有了稳定的后方基地,有了持续供给的能力。下一步,就是要让咱们的‘铁拳’更硬,‘眼睛’更亮,‘耳朵’更灵!让小鬼子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支正在快速蜕变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夜幕下的瓦窑堡,灯火璀璨,机器轰鸣,如同黑暗中的一座光明堡垒,又如同一个强劲跳动的心脏,源源不断地为前线的胜利,输送着钢铁、动力与信心。这座在黄土高原上崛起的工业奇迹,正以其坚实的根基和蓬勃的活力,书写着一曲属于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壮丽史诗。
而这史诗,还远未到完结的时刻,更加辉煌的篇章,正在每一个瓦窑堡人的手中,继续谱写着。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