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那片让陈明博士世界观备受冲击的“样板田”,气氛一度有些微妙的凝滞。顾青舟适时提出的参观采后处理中心的建议,像是一阵清风,暂时吹散了聚集的疑云。
处理中心确实相对简陋,但干净整洁,几位戴着统一手套和围裙的婶子正在流水线旁熟练地对采摘下来的蔬菜进行分拣、剔除残次叶、称重,然后送入旁边一个小型预冷库。一切都井然有序,透着专业管理的痕迹。
林薇饶有兴致地看着,称赞道:“流程很规范嘛,看来星澜你们在管理和品控上下了不少功夫。”她似乎已经完全从刚才那块“风水宝地”的震惊中恢复过来,笑容重新变得无懈可击。
“都是慢慢摸索,跟顾青舟学的现代管理方法。”沈星澜谦逊道,心里却不敢有丝毫放松。她知道,林薇的注意力绝不会轻易被转移。
果然,从处理中心出来,林薇没有再追问技术细节,反而将话题引向了轻松的方向。她自然地挽住沈星澜的胳膊,姿态亲昵,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只是来探望老同学的女人。
“说起来,星澜,还记得咱们大学时候吗?有一次学生会组织去郊区农园实践,你非要跟当地老农辩论什么传统堆肥法和现代复合肥的优劣,把那个带队老师都说得一愣一愣的。”林薇笑着回忆,眼底带着真实的怀念,“那时候我就觉得,你对土地、对种植,有种跟我们不一样的感情。”
沈星澜猝不及防被拉入回忆,神情有瞬间的恍惚。那段青春岁月,远离算计和灵泉的秘密,简单而明亮。她嘴角不自觉也牵起一丝浅淡的、真实的微笑:“好像是有这么回事。那时候不懂事,觉得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对。”
“可不是嘛!结果你自己倒好,一头扎进这真正的田地里来了。”林薇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臂,语气带着几分嗔怪,几分羡慕,“说真的,我很佩服你。有勇气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还能做得这么成功。”
她的话像是发自肺腑,带着一种卸下商业面具后的真诚,轻易地敲打在沈星澜心房最柔软的地方。沈星澜紧绷的神经,在这一刻不由自主地松懈了几分。或许,林薇此行,真的更多是旧日情谊和商业考察的结合,是自己太过敏感了?
“也没什么成功不成功的,就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沈星澜的语气缓和了许多。
“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最大的成功。”林薇感叹道,目光扫过周围连绵的土地,“看你把这里打理得这么好,我都有点动心了。说不定哪天我也厌倦了都市,来找你当邻居,你可别嫌我笨手笨脚。”
两人之间的气氛,前所未有地融洽起来。连跟在后面的顾青舟,看到沈星澜脸上那丝真实的放松,眉宇间的警惕也稍稍化开些许。他希望这只是自己想多了。
然而,就在这片看似和谐的怀旧氛围达到顶点时,一直沉默如同背景板的赵助理,却悄无声息地上前一步,来到了陈明博士身边。他手中拿着那个仿佛从不离身的平板电脑,屏幕亮着,上面是几张刚刚拍摄的、不同地块蔬菜的特写照片,旁边罗列着一系列快速分析出的数据。
“陈博士,”赵助理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平直没有起伏,却像一颗冷水滴入油锅,“根据初步影像分析和之前取样(指在县里餐厅获得的‘星火’蔬菜)的实验室数据回溯比对,发现几个异常点。”
所有人的脚步都停了下来。林薇脸上的怀旧和轻松瞬间收敛,转化为一种专注的倾听姿态。沈星澜刚刚放松的心弦骤然绷紧。
赵助理语速平稳地念出数据:“目标区域内随机抽样蔬菜样本,平均维生素C含量超出市面同类有机产品基准值187%,可溶性固形物(糖度)高出基准值135%,部分样本检测到异常活跃的、未登记在册的植物内源活性物质。同时,叶片细胞壁结构密度异常,推测抗病虫害能力显着增强。生长周期模型推算,比常规最优条件下缩短约15%-20%。”
每一个数据,都像一记重锤,敲在沈星澜的心上。这些,都是灵泉带来的、无法抹去的神奇效果,是她一直以来小心翼翼隐藏在“有机种植”和“经验管理”表象下的核心秘密!
陈明博士听着这些数据,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猛地看向沈星澜,眼神不再是单纯的探究,而是混合着极度震惊、狂热求知欲以及一丝被颠覆认知的愤怒:“沈小姐!这绝不是什么‘风水好’或者‘管理得当’能解释的!这完全是违背现有植物生理学认知的表现!你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解释!你们到底使用了什么技术?是新型的生长调节剂?还是未知的微生物菌剂?或者是……别的什么?”
他的语气近乎质问,带着学术权威被挑战时的激动。之前的“地气”说法,在这些冰冷而精确的数据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压力如同实质般向沈星澜涌来。林薇虽然没有说话,但她的目光如同探照灯,牢牢锁定着沈星澜,不放过她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顾青舟上前半步,几乎与沈星澜并肩,无形中传递着支持,但他此刻也无法代替沈星澜回答这个致命的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