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指尖轻抚罗盘边缘,星图微光在铜盘上缓缓流转。他没有动,只是凝视着那缕尚未散去的灰雾,仿佛能透过它看见千里之外的窥探之眼。赤奴站在阶下,手按刀柄,目光扫过街口拐角——方才那辆黑车离去的方向。
“他们不会就这么走。”赤奴低声说。
“不是不会,是不能。”李文将罗盘收入袖中,声音平静,“来的人太急,话太满,背后必有人撑腰。这一退,不过是回去换张脸再试。”
他转身面向庭院,院中那株金穗麦灵仍静立原地,叶片低垂,根须却已悄然缩回土中。昨夜延伸出的细须早已无痕消失,像从未动过。
“传令下去。”李文开口,“玉门关即刻升起‘谷灵烽’,三号沙哨点亮。”
赤奴一怔:“这么快?”
“越快越好。”李文道,“有些人只认看得见的火光,不看藏在暗处的刀。”
命令很快传出。不到半柱香时间,西边天际一道金芒冲天而起,如稻穗燃烧般炽烈耀眼。紧接着,数点黄光自沙漠深处接连亮起,呈弧线分布,宛如一条沉睡的龙脊被唤醒。
百姓开始议论。有商旅指着远处惊呼:“那是……玉门的警讯?”
“三年没见谷灵烽了!”
“难道真要有战事?”
消息如风般扩散。而就在城外校场,一阵沙尘骤然腾起。
赤奴亲自带队,一支百人骑兵小队疾驰而出。驼峰骑兵踏沙而行,马蹄落地无声,身形忽隐忽现;蝎尾军团则从地下通道悄然涌出,甲胄覆体,行动迅捷如蛇。他们在空地上演练突袭合围,动作整齐划一,连转向都几乎同步。
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有人认出了标志性的藤甲与蝎尾弩,倒吸一口凉气:“这不是去年剿灭马贼的那支奇兵?怎么突然拉出来演阵?”
“你看那领头的,是赤奴大人!”
“嘘——小声点!这哪是演阵,分明是示威!”
---
议事厅内,烛火通明。
李文端坐主位,面前浑天仪缓缓旋转,星图投影浮现在半空中。几位尚未表态的诸侯代表被请入厅中,神色犹疑。
“诸位可曾亲眼见过耕战一体?”李文问。
无人应答。
他抬手一点,星图光影变幻。画面浮现一片无垠麦田,千亩金穗随风起伏。每一株麦秆间,都有半透明身影穿梭其间——那是植物精灵,手持细刃收割、搬运、堆垛,速度远超常人十倍不止。
光影再转,已是边关实景。玉门之外,万亩灵稻摇曳生光,一群藤甲精灵列队巡逻。忽然,模拟敌情触发,数道黑影潜入边界。精灵们瞬间反应,根须如网铺开,毒刺喷射封锁路径,片刻之间便将入侵者牢牢困住。
厅内一片寂静。
一名老臣忍不住问:“此……真是实地所录?”
“昨日午时三刻,由云姬亲自主持记录。”李文淡淡道,“若诸位不信,三日内可派使臣前往试点查验。我已命赤奴开放两处农场供参访。”
赤奴站起身:“随时恭候。”
老臣低头沉吟,其余人也开始交头接耳。原本对李文掌控通道权心存戒备的几人,此刻脸上已有动摇之色。
“你们以为我靠的是神异手段独揽大权?”李文环视众人,“可曾想过,为何我能种出这些粮食,养活十万流民?为何西域荒地三年变沃土?因为我让每一粒种子都成了守土之兵,让每一块田都成了防御要塞。”
他顿了顿:“耕即是战,种即是防。这不是秘密,而是明摆的事实。盟约若成,这套体系也将共享于诸邦试点。但前提是——规矩得立得住。”
众人默然。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亲卫低声禀报:“北溟使者……又来了。”
厅内气氛一紧。
李文不动声色:“让他进来。”
片刻后,那名玄鳞长袍的使者踏入厅门。这一次,他身后多了一名文书模样的随从,手中捧着一卷竹简。
“我主思虑再三,愿补交国书。”使者语气比先前缓和许多,但仍带着一丝倨傲,“特遣副使呈递正式文书,请贵方重新审议加入盟会事宜。”
李文没有起身,只微微抬眼:“哦?那倒是好事。”
他示意文书官上前接收竹简。对方恭敬接过,正要打开查验,李文却忽然抬手制止。
“慢。”
所有人一愣。
李文盯着那卷竹简,缓缓道:“你说这是国书?可知道国书该用何印?该由哪一级官员签署?该经何等程序递交?”
使者皱眉:“我北溟自有规制,岂容你指摘?”
“我不是指摘。”李文站起身,走到厅前,“我是提醒你——规矩一旦立下,便不分内外。你今晨无礼闯馆,我未曾治罪,已是宽待。如今补书而来,却不走流程,反倒直闯议政重地,是当这盟会馆,真能任人进出不成?”
使者脸色微变:“你……”
话未说完,天空忽有异动。
九只金黄色的飞鸟自西而来,翼展丈许,通体由灵麦凝聚而成。它们在空中盘旋一周,竟整齐排列成一个巨大的“守”字,随后振翅散开,化作漫天金雨洒落庭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