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在会议室的实木长桌上铺展开一片暖金色。苏晚星指尖摩挲着昨夜修订到凌晨的“质量透明化计划”,封面上“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透明是信任的桥梁”那行字,在晨光里泛着细微的光泽。门被轻轻推开时,先传来的是文件夹翻动的轻响——顾砚深走在前面,深灰色西装袖口挽至小臂,露出腕间那块磨损痕迹明显的机械表;身后跟着的陈宇怀里抱着三台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打印机摞得整整齐齐,深蓝色衬衫领口系得一丝不苟,额角沾着的细汗却暴露了他提前半小时到公司的匆忙。
“莱茵TüV的补充证明刚通过加密邮件发来,我让陈宇同步做了翻译和公证。”顾砚深将文件推到苏晚星面前,陈宇立刻上前,按下便携式打印机的开关,清晰的纸质版报告随之吐出,“另外,陈宇凌晨核对了‘家居联盟’近三个月的合作数据,发现了些有意思的东西。”
陈宇闻言,迅速点开平板电脑上的Excel表格,指尖在屏幕上精准划到标红列:“苏总、顾总,‘家居联盟’从三个月前开始,就频繁向意大利‘科莫家居’发送咱们的抗菌面料技术参数,甚至把我们给欧洲经销商的供货价都透露了过去——我查了他们的海外账户流水,有一笔来自科莫家居的匿名汇款,到账时间正好是他们第一次向我们提出降价15%的前一天。”
苏晚星指尖点在“汇款金额”那一栏,数值恰好能覆盖“家居联盟”若按原价进货的三个月利润差。她刚要开口,会议室的门又被推开,沈玥踩着浅灰色高跟鞋快步走进来,风衣下摆还带着外面的凉意,手里攥着一份卷边的供应链审计报告——作为品牌合作三年的供应链管理顾问,她的公文包里永远装着最新的上下游数据,上次港口清关危机,就是她从物流台账的细微差异里找出了清关公司的操作漏洞。
“抱歉来晚了,刚从城南的面料仓库盯完留样盘点。”沈玥把报告摊在桌上,指着其中一页的折线图,“我凌晨接到顾总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查了近半年的原材料入库损耗率,恒通纺织上个月20号送来的涤纶面料,损耗率突然从常规的5%飙升到12%,采购部备注‘运输途中受潮导致损耗’,但我调了当天的物流记录,送货车辆全程恒温恒湿,根本不存在受潮问题——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顾砚深的手指在损耗率数据上敲了敲:“陈宇,你立刻联系采购部刘经理,让他把恒通纺织这次的送货单、称重记录、验收报告全部拿来,重点要带实习生签字的那版——我记得这批货是采购部新来的实习生负责验收的。”
“已经联系过了,刘经理说实习生把验收报告落在家里,现在正往公司赶,我让他路上拍了照片发过来。”陈宇说着,调出手机里的照片,画面里的手写验收报告字迹潦草,“损耗原因”那一栏只画了个圈,连具体说明都没有,“而且我查了恒通纺织的历史供货记录,他们近三年的损耗率从来没超过6%,这次12%的损耗,更像是故意多报损耗,掩盖实际供货量不足的问题。”
沈玥这时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U盘,插进笔记本电脑:“我还同步查了恒通纺织上游的纱线供应商,他们上个月在‘恒远纱线厂’的采购量只有往常的一半,但给我们的面料供货量却没减少——这意味着他们肯定找了其他渠道补纱线,我已经把可能的小作坊名单列出来了,都是没有纺织行业资质的厂子。”
苏晚星看着两人一唱一和的配合,心里的疑虑渐渐清晰:“王经理,你现在立刻去仓库,把恒通纺织这批面料的留样找出来,做马丁代尔耐磨测试和纱线强力检测,用最快的速度出结果——重点测纱线的支数和断裂强力,我怀疑他们用了低支数纱线。”
质检部王经理刚抓起检测工具包往外走,陈宇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他看了一眼屏幕,立刻说:“是华东区经销商张总,说有客户反映上个月买的抗菌面料餐椅起球,已经有十七位客户抱团联系,要求集体退货并赔偿。”
沈玥立刻凑过来,看着陈宇手机里的餐椅照片,手指点在起球处:“这不是使用不当造成的,毛球的纤维断裂面很平整,是纱线本身的强力不够——正常60支精梳纱织成的面料,至少能承受500次马丁代尔耐磨测试,不会这么容易起球。”
顾砚深当机立断:“陈宇,你现在分三步走:第一,联系生产部,立刻暂停所有使用恒通纺织面料的生产线,已经生产好的成品全部封存,列出台账,每一件都要贴好‘待复检’标签;第二,通知客服部,马上启动客户回访,所有购买同款餐椅的客户,无论是否反映问题,都主动提供‘无条件退款+500元售后补偿券’,退款到账时间承诺24小时内;第三,对接物流部,准备好召回车辆,一旦检测结果确认不合格,立刻上门回收已售出的问题产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