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娘的脸色瞬间变了,手里的勺子都抖了一下,低下头,声音很小:“是……是买的,从菜市场买的。”
“菜市场的玉米现在不多了,而且大多是晒干的玉米粒,很少有新鲜的能熬粥的吧?”李振邦看着王大娘,语气很温和,“王大娘,您要是有难处,就跟我说,跟合作社说,大家都会帮您,没必要偷偷拿集体的玉米,您说是不是?”
王大娘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蹲在地上,愧疚地说:“李副局长,俺错了,玉米是俺从合作社拿的,俺不是故意偷的,俺实在没办法了。”
“您慢慢说,别急。”李振邦扶起王大娘,让她坐在小板凳上。
“小石头感冒了十几天,一直不好,想吃玉米粥,俺家里的玉米早就吃完了,没钱买,昨天下午俺去合作社菜地摘野菜,看到仓库门没锁严,就……就进去拿了点玉米,大概五十斤,俺想着等俺儿子寄钱回来,就还给合作社,可俺没好意思说,俺错了。”王大娘哭着说,“俺知道集体的玉米不能随便拿,俺对不起社员们,对不起你。”
李振邦看着王大娘愧疚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不是故意偷东西,只是为了给生病的孙子熬粥,都是生活所迫。“王大娘,您别自责,俺知道您不容易,拿玉米也是没办法,”李振邦说,“合作社的玉米本来就是为了社员们,您也是困难户,拿点玉米不算啥,只是下次有难处,一定要跟我说,跟王社长说,我们会帮您,别再偷偷拿了,容易引起误会。”
“俺知道了,俺以后再也不这样了,等俺儿子寄钱回来,俺一定还给合作社。”王大娘擦着眼泪,心里踏实了不少,她以为李振邦会批评她,没想到还安慰她。
“不用还了,”李振邦笑着说,“我跟王社长说一声,就当是合作社分给您的,您家里困难,应该多照顾您。而且我帮您向街道办申请困难补助,以后您和小石头的生活,我们会多照应,您别担心。”
王大娘感动得哭了起来:“谢谢李副局长,你真是个好人,俺这辈子都忘不了你的好,小石头,快谢谢李叔叔。”
小石头从床上坐起来,给李振邦鞠了个躬:“谢谢李叔叔。”
“不用谢,好好养病,病好了就能吃更多玉米粥了。”李振邦摸了摸小石头的头,“我还有事,先走了,您要是需要啥,就给我打电话,或者让邻居告诉我。”
李振邦走的时候,王大娘非要塞给他几个煮鸡蛋,是她攒了好几天的,李振邦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暖暖的。
回到合作社,王社长正在翻晒玉米,看到李振邦回来了,赶紧问:“李副局长,找到了吗?是谁拿的?”
“找到了,是王大娘家拿的,她孙子生病,想吃玉米粥,家里没玉米,没钱买,就偷偷拿了点,”李振邦说,“她不是故意偷的,都是生活所迫,我跟她说了,玉米不用还了,就当是合作社分给她的,以后我们多照应她。”
王社长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原来是这样,王大娘家确实困难,拿点玉米不算啥,只要找到就好,没引起误会就行。”
“嗯,”李振邦说,“我帮她向街道办申请困难补助,以后合作社有多余的粮食、蔬菜,多给她分点,帮她解决点生活困难。”
“没问题,应该的。”王社长笑着说,心里踏实了,他就知道弄堂里的人都是实在人,不会随便偷东西。
处理完玉米丢失的事,李振邦刚要回局里,就见张强骑着自行车来了,车后座绑着个工具箱,手里拿着个新做的玉米翻晒耙,是用木头和铁丝做的,比之前的竹耙好用。“李副局长,王社长,我来帮着翻晒玉米,这是我新做的耙子,翻得匀,还省力。”张强停下车,把耙子递给王社长。
王社长接过耙子,试了试,确实好用:“张强,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真是帮了合作社大忙了。”
“应该的,能帮大家做点事,我心里高兴。”张强笑着说,“对了,李副局长,我改进了玉米储存的工具,做了个防潮的玉米仓,用木板和油纸做的,能防止玉米受潮发霉,我已经做好了,放在仓库里,你们看看。”
李振邦和王社长跟着张强去仓库,仓库角落里放着个木质的玉米仓,大概一米高,两米宽,里面铺着油纸,很严实。“这个好,玉米晒干后放在里面,不容易受潮,能存到冬天。”李振邦笑着说,“张强,你真是个人才,合作社的农具改进,多亏了你。”
“不用谢,我就是喜欢琢磨这些,能用上就好。”张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开始帮着翻晒玉米。
李振邦在合作社待了一会儿,帮着翻晒玉米,又跟王社长商量了给王大娘申请困难补助的事,才回局里。路上,他遇见了林淑娴,林淑娴正带着扫盲班的学员,往弄堂里走,学员们手里拿着识字证书,脸上满是笑容,刘嫂走在最前面,手里的证书攥得紧紧的,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