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令把青铜指环套上右手食指,残玉贴在竹简背面。玉面刚触到竹片,指环突然发烫,像是被火燎过。他手指一缩,又按回去,青光从玉裂处渗出,一明一暗,像心跳。
他闭眼,凝神。
梦没来,但脑子里闪过一道水线——老井下游三十米,岩缝倾斜四十五度,底下有空腔。那画面只停留两秒,随即碎成光点。
他睁眼,把竹简收进防水包,拉上拉链。
“走。”他说。
王二狗已经在村委会门口等着,背了氧气瓶,手里拎着强光手电。赵晓曼穿了防滑靴,肩上挎着通讯盒,天线刚展开,信号灯闪着红光。
“这河底下没信号,对讲机可能撑不了十分钟。”她说。
罗令点头,把绳索系在腰上,“够了。”
三人往老井方向走。夜风穿过林子,吹得路边的野草伏地。井口围着临时护栏,是前两天王二狗带人焊的。井沿湿滑,往下看,黑水静静流动,看不出深浅。
王二狗把绳索一端固定在钢桩上,另一头绑在罗令腰间。“五十米,到头了就得回。”他说。
罗令应了一声,穿好防水服,拉上头套。赵晓曼递过手电,他检查了开关,沉入水中。
水冷得刺骨。
他顺着水流往下,手电光扫过岩壁,能看到明显的凿痕——横竖交错,深浅一致,不是自然形成。他伸手摸了摸,指尖刮过石面,确认是人工开凿的导流槽。
继续下潜。
水流逐渐变急,他贴着岩壁推进,呼吸声在头套里回荡。绳索绷直,说明还在范围内。他数着划水的次数,估算距离。
三十米左右,岩壁出现一道斜缝,宽约半米,刚好容一人通过。他对照记忆里的梦中影像,就是这里。
解绳。
他把绳索末端塞进岩缝卡住,防止漂移,然后钻了进去。
通道倾斜向下,手电光照出去,能看到前方有微弱反光。他游了约二十米,通道变宽,水流放缓。头顶岩层隆起,形成一个半圆形空腔。
他踩到底,站稳。
手电扫过四周,光斑停在对面岩壁。
那里挂着东西。
一排排,整齐排列,像是被钉在石上的影子。
他靠近。
是盔甲。青铜质地,表面绿锈斑驳,甲片层层叠压,样式古老。每具都直立悬空,头盔低垂,面朝中央一条干涸的石槽。总共十几具,呈扇形分布。
他数了数,心跳加快。
这不是墓葬,也不是战场遗存。这像是一种陈列,一种仪式性的安置。
残玉突然震动。
他贴着胸口的玉佩发烫,青光透过防水服渗出。脑子里猛地撞进一段画面——火把摇曳,人影跪拜,石槽里流着暗红液体,不是水,是血。
画面一闪而过。
他甩了甩头,稳住呼吸,继续往前。
石槽尽头,有一具盔甲和其他不同。它靠在最里侧,右肩微微隆起,像是里面塞了东西。他伸手,轻轻碰了碰头盔。
咔。
一声轻响,头盔松脱,顺着甲身滑落,砸在石槽边缘,溅起细小的水花。
他用手电照进去。
头盔内衬不是皮革,也不是布帛。
是蓝灰色织物,带拉链,胸口缝着一块标签。虽然泡过水,字迹模糊,但还能辨认:省地质科考队·张振国。
他手指一僵。
这不是古代遗物。
他迅速检查其他盔甲,一具具看过去。大部分内部空置,但有三具的胸甲里,隐约能看到现代装备的残件——对讲机碎片、记录本边角、金属扣件。
他掏出随身小刀,从张振国那具盔甲的肩部割下一小块潜水服布料,塞进防水袋。
抬头再看这些青铜甲。
它们不是古人穿的。
是被人穿上去的。然后,被挂在这里。
他后退一步,手电光扫过石槽底部。那里刻着一行小字,古越文,他认得:**“水闭,人封,命归虚位。”**
意思是:水路一旦封闭,人就得留下,归于虚无之位。
他忽然明白——这些科考队员,当年找到了这里。但他们没出去。
有人把他们杀了,穿上青铜甲,挂在岩壁,伪装成古祭品。
他摸出对讲机,按下通话键。
“喂,能听见吗?”
电流杂音很大,断断续续。
“……晓曼?听得到吗?我是罗令。”
“……滋……什么……衣服?古代的?”
“不是。”他咬字清楚,“是1998年省地质科考队的潜水服。我在盔甲里发现了遗物。张振国的名牌还在。”
“……滋……你说什么?那批人不是……失踪了吗?”
“他们没失踪。”他声音压低,“他们死了。就在这儿。”
对讲机突然爆出一阵尖啸,信号断了。
他试了两次,没反应。
抬头看,头顶岩层有轻微震动,细沙从缝隙落下。他立刻意识到——水压在变。上游的隐藏支脉可能已经开始渗水,岩体承受着压力。
必须马上回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