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肃再施一礼,朗声道:“肃此番冒昧前来,非为他事,乃为将军献上‘结连山东诸侯,共抗董卓’之策!”
“结连山东诸侯?”吕布身体微微前倾,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先生请详言之。”
“然。”李肃显然有备而来,侃侃而谈,“当今天下,董卓篡权,废立皇帝,秽乱宫闱,残害忠良,人神共愤。其势虽大,然倒行逆施,天下怨之。关东各州牧守,如渤海袁本初、南阳袁公路、兖州刘公山、豫州孔公绪、河内王公节、东郡桥元伟等,皆世食汉禄,名重一方,岂能坐视董卓肆虐?其联合讨董,乃大势所趋,旦夕之事耳!”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吕布的神色,继续道:“将军据并州之地,拥强兵之众,威震北疆,此诚英雄用武之时也。然并州偏远,民寡粮稀,若独力抗董,纵能自保,亦难有作为,终不免为董卓所忌,寻隙图之。为将军计,莫若主动遣使,结交关东诸侯,共举义旗。如此,则可:一,占大义名分,天下归心;二,借诸侯之势,牵制董卓主力,缓解并州压力;三,伺机东出,或可在中原谋一席之地,不再困守边陲!”
这番话,可谓句句说到了吕布的心坎上。他深知讨董联盟必将成立,也早有参与其中、火中取栗的打算。李肃此策,正是将他心中的模糊构想清晰化、策略化了。
但吕布面上却不见喜怒,只是淡淡问道:“先生之言,确有道理。然关东诸侯,多出身名门,世代公卿。布出身边鄙,向为彼等所轻。彼等会真心接纳于我?即便联合,恐亦难以平等相待,多半欲驱我为先锋,与董卓死拼,彼等坐收渔利罢了。”
李肃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料到吕布有此一问:“将军所虑,自是常情。然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关东诸侯虽未必真心接纳将军,然其势未成,亟需强援。将军虎威,天下皆知。彼等纵有轻视之心,亦不得不借重将军之勇力。此乃相互利用之势也。”
“将军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为使,往来斡旋。明面上,慨然以天下为己任,愿为讨董先锋;暗地里,却需握紧实力,审时度势。诸侯进,则我进,然不可孤军深入;诸侯退,则我速退,保全实力。但求借此联盟,正我名分,广我声威,观中原之变。待其两败俱伤,或有机可乘,则将军挥师东向,霸业可图也!”
“好一个‘相互利用’,‘审时度势’!”吕布抚掌轻笑,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这个李肃,对人性、对局势的洞察,颇为深刻,绝非历史上那个简单贪财的说客形象。此人,或可一用。
“先生大才,布受教了。”吕布态度明显热络起来,“不知先生可愿暂留并州,助布参赞军机,联络诸侯?”
李肃躬身道:“肃此番前来,正是欲投明主。若将军不弃,肃愿效犬马之劳!”
“如此甚好!”吕布大笑,“即日起,先生便在我府中担任参军,专司对外联络、战略筹划之事。”
“谢主公!”李肃郑重行了一礼。他选择吕布,亦是经过深思熟虑。关东诸侯门槛高,他难获重用。董卓暴虐,非可依之主。而吕布崛起于边陲,锐意进取,正需他这等熟悉中原情况、擅长纵横捭阖之人。这是一场风险巨大,但潜在回报也可能极高的投资。
收得李肃,吕布麾下终于增添了一位具备战略眼光和外交才能的谋士。他立即命陈杉将此前搜集的关东各州情报悉数交予李肃研读,并拨给其人手、财物,令其着手筹划与关东诸侯的初步接触。
李肃果然不负所望,数日后便拿出一份详尽的方略:重点联络对象首选声望最隆的渤海太守袁绍和实力强劲的后将军袁术,其次则是曹操、刘岱、孔伷等人;派遣使者当以恭贺其起兵讨贼为名,表达并肩作战之意,但具体出兵日期、路线、粮草供应等细则,则需含糊其辞,留待日后磋商……
随着郝萌、曹性的加盟,李肃的献策,吕布的势力悄然扩张,文武班底进一步充实。一股新的力量,正在并州这片土地上加速凝聚。而并州这台战争机器,也在吕布的鞭策下,更加疯狂地运转起来,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天下剧变。
晋阳城外,新扩建的匠作营里,炉火日夜不熄,锤声连绵不绝。城内校场,杀伐操练之声直上云霄。并州,这头原本沉睡的边地苍狼,已然睁开了嗜血的双眸,磨利了爪牙,它的目光,开始越过巍巍太行,投向了烽烟将起的中原大地。
李肃的到来,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缓缓荡向远方。而谁又能预料,这涟漪最终会演变成怎样的惊涛骇浪?
喜欢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