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着初次接触成功的振奋与陈观最后那句警示带来的紧迫感,沈云疏五人沿着原路返回营地。穿越幽暗的野鹿峡时,气氛与来时已截然不同,少了几分忐忑,多了几分沉甸甸的收获与思量。
当他们的身影出现在营地栅栏外时,早已翘首以盼的沈槐、石头等人立刻涌了上来。看到五人安然无恙,甚至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振奋之色,留守的众人这才长长松了口气。
“怎么样?谈成了吗?”沈槐迫不及待地问道,目光扫过几人手中似乎并未减少的行李。
“成了!”沈云墨第一个忍不住,兴奋地抢着回答,“爹,那个陈掌柜可客气了!他看了我们的盐和瓶子,赞不绝口!还有周大哥打的刀和箭,直接把他们的破盾牌射穿了,还把他们的腰刀给砍断了!他们眼睛都看直了!”
少年的话语虽带着夸张,却准确传递了会面的核心成果。众人闻言,顿时发出一阵低低的欢呼,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沈云疏抬手压了压大家的激动,语气平稳却带着力量:“首次接触很顺利,陈氏商队认可了我们的货物和价值,五天后进行第一次交易。我们换回了急需的布匹、药材、工具,还有……”她特意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几本非常重要的书籍。”
“书?”王氏和春婶有些不解,布匹铁料她们懂,书有什么用?
沈云疏没有立刻解释,而是对周砚和林栖道:“周大哥,林栖,我们先安排一下。大家辛苦等待,也都累了,先简单吃点东西,然后核心人员到我屋里,详细说一下情况,再安排后续。”
热汤和面饼很快端了上来,众人围坐在篝火旁,虽然疲惫,却精神亢奋。沈云疏几人简单吃了些东西,便与沈槐、石头、阿昌以及负责后勤的王氏、春婶,还有眼神中充满求知欲的赵叶、阿禾,一同进了沈云疏那间兼做书房和指挥部的小木屋。
屋内,油灯的光芒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墙壁上。沈云疏将石滩会面的经过,包括陈观对样品的评价、对星铁武器的震惊、以及最后关于青龙帮与溃兵勾结的警告,都详细而又清晰地复述了一遍。
“……情况就是这样。”沈云疏总结道,“我们打开了通往南方的商路,这是巨大的机遇。但陈观的警告也说明,青龙帮和那伙溃兵亡命之徒,很可能在酝酿更大的动作。我们不能被眼前的顺利冲昏头脑,接下来的五天,甚至更长时间,我们必须双线并进,一方面全力准备首次交易,巩固这条渠道;另一方面,要拿出十二分的警惕,应对可能到来的威胁。”
周砚接口道,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务实:“交易方面,三十罐花香盐,五件精品陶器,我们库存足够,包装准备好就行。关键是,通过这次接触,我更加确定,星铁才是我们真正的立足之本!陈观那种见多识广的大商队管事,见到星铁武器都那般失态,其价值无可估量。我们必须加快对星铁熔炼和锻造技术的掌握!”
林栖则言简意赅地指向安全核心:“青龙帮与溃兵合流,人数可能超过五十,装备也可能得到补充。营地现有防御,应对小股偷袭尚可,若对方倾巢而来,强攻硬守,压力巨大。需进一步加强工事,尤其是针对可能出现的攀爬和火攻。另外,预警范围需扩大,不能只盯着河对岸。”
沈云疏认真听着两人的分析,目光落在桌面上那几本陈观赠送、用油纸包裹好的书籍上。她小心地解开绳子,露出了封面上的字迹——《百工辑要(残卷)》、《农桑辑要》、《本草备要》。
“这些书,就是我们下一步提升的关键。”沈云疏轻轻抚过粗糙的书页,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百工辑要》记载了前朝诸多工匠的技艺心得,虽然残破,但其中或许就有关于鼓风、耐火、甚至金属处理的更先进方法。《农桑辑要》能指导我们更好的耕种养殖,实现食物自给的良性循环。《本草备要》能帮助赵叶更系统地认识草药,配制更有效的药剂。知识,能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快地强大起来。”
她看向周砚:“周砚,从明天起,工坊的任务重心调整。日常武器维护和箭矢制作由赵石带人负责。你集中精力,结合这本《百工辑要》的残卷,还有我们之前的实践,系统总结和改进我们的冶炼体系。重点是三个:第一,进一步稳定炉温,找到石炭与木炭的最佳配比和鼓风模式,目标是实现持续十二个时辰以上的稳定高温;第二,深入研究星铁与普通铁料的融合机理,记录不同温度、不同比例、不同锻打方式下的成品性能,建立我们自己的数据;第三,尝试利用新得到的工具,打造更复杂的金属构件,比如……更精良的弩机核心,或者小型水力锻锤的传动部件。”
周砚听得心潮澎湃,用力点头:“好!我明白了!有了这书参考,很多之前想不明白的地方,说不定就能找到思路!我今晚就开始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