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实不敢负先帝,亦不敢负我大昭之列祖列宗,唯有尽心图补,方能弥罪孽之万一,特来向陛下请罪!”
正明皇帝这下子是看明白了,什么先帝托梦?纯纯是扯淡!
先帝乃是自己亲爹,他老人家真有什么不满要托梦,那也是托梦自己,自己哪有不遵从的道理,还需要绕个弯去让严万忠代为转达?吃多了吧!
这一看就知道是严万忠随意编的故事,核心主旨多半就围绕在那所谓的“朝政之失”上。
正明皇帝还是没有露出任何好脸色,严万忠要演,他随便配合两下就得了,算是给老丞相个面子,他平静地开口说道:
“不知老丞相将欲何为?”
“老臣之见……”
严万忠顿了顿,面对犹豫地说道:
“唉!老臣所要说的,还是关于新军之事。老臣并非不愿意陛下扩建新军,陛下愿意吐故纳新,老臣为国事计,自然应当支持陛下。
可……新军之变故,朝堂之涡乱,非臣所能料之,群臣之反对、禁卫军之异议,亦非臣所能料之,臣身为群臣之首,岂有背群臣之意而行事之理乎?
为朝局之稳固,为社稷之安泰,老臣不得不深思熟虑之,也不得不劝诫陛下深思熟虑之。新军扩建之事,还望陛下仔细斟酌。
群臣所攻击的,固然是有关新军的两大案件,可究其核心,群臣真正不满的,仍然还是陛下扩建新军之倡议。臣料想,陛下此举虽本意为好,可终究要逾祖制,使群臣悲而抗议陛下,使先帝忿而托梦老臣。
陛下实在不可不三思呀!况新军将士实负陛下矣!居然能犯下受贿、殴打等不法之势,令士民反对之声浪汹汹,又将陛下之颜面置于何处?
新军将士,安能对陛下如此之托付?恐案件彻底裁定之时,便是陛下颜面扫地、皇威辱没之日!臣实恐见此不幸也!将无颜见先帝于在天也!
老臣惶恐,别无所图,惟求陛下当断则断,以军民人心、国家大势为首要之计!若陛下愿意终止扩编新军之构想,拥护祖制、不更成法,则老臣笃定,抗议之声潮必将自行散去。
纵然有无知之辈不识大体,臣亦将倾尽全力不使其等放肆,以使朝政归于安稳。至于新军两案,臣自知国家法度不可轻坏,然事关陛下之颜面,臣等实不敢妄为。
待陛下宣布就此终止新军的扩建,臣愿与诸臣达成默契,不再公议追究新军两案,使该两案不了了之,周羽等辈可得保全,陛下之颜面亦可得保全,真可谓一举多得之计也!
万望陛下明断,待陛下明断之,老臣愿立即为陛下分忧,解陛下之长愁!陛下不以一己计,也当以祖宗江山计。”
正明皇帝无比谨慎地审视着严万忠。
果不其然,严万忠此行不怀好意,说了那么多之后,还不是劝自己放弃扩建新军的企划吗?
哼!沆瀣一气!蛇鼠一窝!打什么忠良的旗号?让他本来就熊熊燃烧的怒火更加热烈。
可……严万忠也并非没有许诺给他的好处,他所说的要将新军两案轻拿轻放,放过周羽等人一马,恰恰是当前他最为渴望的。
在他看来,新军扩建之事,都是由自己极力推动的,周羽等人,则是自己所欣赏所重用的忠臣良将。
扩建新军受阻,他本人遭受抨击,这是他可以忍受的,可看到自己所亲信之人因自己的缘故被牵连,蒙受不白、身陷囹圄,则是他万万不愿见到的。
他身为君王,岂能坐看对自己忠贞不二之人受苦受难?他实在是痛彻心扉,肝肠寸断!
严万忠愿意在这点上做出让步,对他有不小的诱惑力,短暂之间,他并不能轻易下这个决断。
扩建新军,不但是他的愿望,也是周羽等新军将士以及忠臣良将共同的愿望。
自己与严万忠达成妥协,看似成功保证了周羽等人能够平安,可也让众人之心血统统付诸流水,这真的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吗?
据实而言,正明皇帝自己也不愿看见,可他同样不愿看见的,是无辜之人也会遭受到牵连。他实在难以做出这一决断——
“陛下。”
正明皇帝还在沉思着,严万忠却用浑厚的声音郑重说道:
“您可要三思啊!事态之恶化,一日胜过一日,再拖延下去,等到真的无可挽回了,就连老臣也是无能为力了。”
“朕……”
正明皇帝的疑虑进一步加剧。
他固守本愿、矢志不渝的初心固然是好的,可事情的轨迹不是已经超出他的控制吗?
两桩案件如果进展迅速,卓有成效,那正明皇帝不妥协自然是明智之举,可在案件不断发酵之下,他还要选择抵抗,又将把事情引导向何处?
案件查不出个结果,那么周羽等人就要被定罪,他的颜面必将扫地,新军扩建亦将无从谈起,甚至以后还有没有新军都是一个疑问。
且正明皇帝观察严万忠的神色,发现对方始终都是一副游刃有余般的从容,丝毫不曾出现过急迫,如此看来,严万忠根本就不怕正明皇帝的人能侦破两桩案件,那正明皇帝的坚持不就成了徒增损失的笑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