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进宫后,正走在前往太后寝宫的路上,突然背后十常侍带剑现身,直接将毫无准备的何进捅了很多个窟窿,人头也直接被割下,扔出了宫门。
曹操和袁绍看到人头后,立即带兵闯入宫门,和十常侍带领的禁军相斗,整个北宫血流成河,火光冲天。
张让来到何太后面前说“太后,事情紧迫,快随臣等出宫!”
何太后抱着刘辩和刘协说“哪里都不去!”可张让直接命人把刘辩、刘协两人强行带走,不管何太后如何叫唤,都于事无补。
张让对众人说道“我们往冀州去,张羽那能保全我们!”随即众人往城门方向赶。
等曹操风风火火地赶到时,寝宫里空荡荡的,只有何太后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曹操快步上前,躬身施礼道:“太后,微臣来迟,不知太后可有要事吩咐?如今朝中局势混乱,还望太后能出面主理朝政,以安天下民心。”
何太后闻言,身体猛地一颤,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一般,一个踉跄,径直朝曹操倒去。曹操眼疾手快,连忙伸手扶住她。就在这一瞬间,他的目光与何太后交汇,顿时愣住了。
眼前的何太后,面容姣好,肤如凝脂,宛如仙子下凡。那细滑的肌肤,如丝般柔滑,让曹操的手不禁微微一颤。然而,此时的北宫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到处都是嘈杂的人声和慌乱的脚步声,完全不是欣赏美人的时候。
曹操定了定神,迅速扫视了一下四周,却并未见到刘辩和刘协的身影。他心头一紧,急忙对门外的将士喊道:“快!快去寻找陛下!”
与此同时,十常侍正趁着夜色,带着刘辩和刘协仓皇逃出宫外。他们一路狂奔,不敢有丝毫停歇,生怕被人追上。然而,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他们在逃亡途中,竟然迎面撞上了正赶往洛阳城的董卓。
董卓远远地就看到了十常侍挟持着刘辩和刘协,心中顿时明了。他立刻下令,让西凉铁骑的骑射兵们迅速上前,将刘辩和刘协抢夺回来。
西凉铁骑的骑射兵们训练有素,他们如疾风般冲向十常侍。一时间,箭矢如雨,密集地射向十常侍等人。十常侍们虽然拼死抵抗,但终究不是西凉铁骑的对手。只见刀光剑影之中,十常侍等纷纷倒地,最后只剩下刘辩和刘协,而其他人员则全部毙命!
随后西凉铁骑带着刘辩和刘协进入洛阳城,整个洛阳城乃至北宫和南宫都被董卓的西凉军所控制,奈何曹操和袁绍此时也无奈,手中无兵,没办法和董卓对抗。
董卓把刘辩和刘协放至于未损坏的南宫,随后对李儒说道“我若是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你看此事可行否?”
李儒回“少帝年长,很快就会亲政,陈留王尚且年幼,容易“辅助”,公想借废立之事扬威,倒也是个好主意!”
董卓说“我久在西凉,这朝中之事,如何能在极短时日,树立权威,立于当朝,我想无过于废旧帝,立新帝!”
李儒说“废旧立新,好,公行此举,可获二利,昔日伊尹、霍光行废立之事,皆成千古名相,一代人杰,今日主公效法先人,必定名垂青史,此乃一利,
此次救驾成功,主公威震群臣,此时公若立新君,谁敢不从,新君即立,便可挟天子以令群臣,就算那张羽也无法奈何主公,等朝局稳定后,主公可让陛下颁布诏书,一步步地裁撤张羽的权利,如若他敢反,那就让天下兵马以与抗衡,此乃二利!”
董卓大笑道“这个好,这个好,我眼中最大的敌人就是那张羽,其他人不足畏惧,不足畏惧,哈哈哈!”
王允府内:王允感叹国家多难,社稷多灾,十常侍方除,又来了一个董卓。
鲍信说“董卓进城每一日都是这样,闹的京城内外惶恐不安。”
袁绍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鲍信说“今日他出入宫廷,肆无忌惮,百官惊慌,天子不宁,当初郑泰和卢植就说:董卓一入禁庭必生祸患,真让他们言中了,我看董卓心怀异志,因速速除之,二位一下,说啊?”
袁绍说“鲍校尉之言,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十常侍之乱刚刚平息,朝廷新定,此时不宜轻举妄动。”
鲍信问王允“司徒大人那你的意思呢?”
王允说“此事且容再议。”
鲍信说“既然如此,那我领本部兵马暂时回去,何时讨伐董卓再来效力!”
这时家奴来报“董大人送来请帖。”
王允一看说“董卓明日在温园宴请百官。”
袁绍说“那我们就去看看,他耍什么花样!”
次日百官到达温园,董卓说“自西凉来到京都,还望诸位关照一二,今日略备薄酒,请各位畅饮,诸位能光临,不胜荣幸,诸位请…请…请…
众官员说“董公请。”
董卓见好几个未饮,直接摔了酒碗,说“诸位莫惊,我有一言,自古以来,天子为万民之主,万乘之尊,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承社稷,而当今圣上软弱无能,不如陈留王精明能干,我欲废少帝立陈留王,诸位意下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