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 621 特大碎尸案侦破纪实
一、晨光里的惊魂发现
1998 年的长沙,初夏总裹着化不开的湿气。6 月 21 日这天清晨,太阳刚爬过岳麓山的轮廓,斜斜地洒在麻园岭小学门前的香樟树上,把叶片上的露珠照得像碎玻璃。七点十五分,校门口已经聚了不少送孩子的家长,自行车铃铛声、孩子的打闹声、早餐摊飘来的米粉香,混在一起,是每个工作日清晨最寻常的烟火气。
张桂兰拎着儿子的书包,正叮嘱他 “上课别开小差”,鼻尖却突然钻进一股奇怪的味道 —— 不是早餐摊的油香,也不是雨后泥土的腥气,而是一种腐臭,像夏天里变质的肉,混着蚊蝇翅膀扇动的 “嗡嗡” 声,从校门北侧的那棵大樟树下飘过来。
“妈,好臭啊。” 儿子皱着眉往她身后躲,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角。
张桂兰也皱起眉,顺着味道走过去。樟树的树荫很密,遮住了地上的东西,只看见一群绿豆大的苍蝇围着什么东西打转,落上去又飞起来,密密麻麻的,看得人头皮发麻。她弯腰,用脚轻轻拨开地上的几片落叶,心脏猛地一沉 —— 那是一堆支离破碎的骨头,白花花的,有的骨头上还挂着没处理干净的肉皮,暗褐色的血迹已经干涸,贴在骨缝里。
一开始,她还安慰自己:“说不定是哪个居民倒的猪骨头、牛骨头,天热坏了。” 可越看越不对劲 —— 那堆骨头里,有一块形状格外特殊,像是人的颅骨,上面还沾着几缕黑色的头发;旁边还有半截手掌,手指的轮廓清晰可见,指甲盖长长的,泛着青白色的冷光。再往旁边看,躯干和四肢被剁成了一节一节的小块,骨头碴子混在一起,有些肉块的边缘还泛着熟肉的油光,显然是被煮过。树底下还扔着一个白色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几件叠得乱糟糟的衣服,黑色的布料从袋口露出来,沾着泥土。
“这…… 这不是猪骨头啊!” 张桂兰的声音开始发颤,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她后退两步,撞在身后的自行车上,车铃 “叮铃” 响了一声,引来周围几个家长的目光。有人凑过来问 “怎么了”,张桂兰指着树下,话都说不完整:“你…… 你们看,那好像是…… 人的骨头!”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接着就是一阵骚动。有人好奇地探头,有人吓得赶紧拉着孩子后退,还有人掏出手机想报警,却手抖得按不准号码。张桂兰定了定神,想起附近就是湖南省卫生厅,传达室里应该有电话。她拔腿就往卫生厅跑,鞋跟踩在水泥地上 “噔噔” 响,脑子里全是刚才看到的画面 —— 那截带指甲的手掌,那像颅骨的骨头,还有那袋黑色的衣服,每一个细节都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冲进传达室,值班的老周正在泡茶水,见她气喘吁吁、脸色惨白,赶紧问:“同志,出什么事了?”
“麻园岭小学…… 小学门口的树下,有…… 有尸块!” 张桂兰扶着桌子,大口喘着气,“快,快帮我报公安!长沙市公安局北区分局!”
老周手里的茶杯 “哐当” 一声掉在桌上,茶水洒了一地。他没顾上擦,赶紧抓过桌上的电话,手指哆嗦着拨了 110,又补充了一句:“我是省卫生厅传达室,麻园岭小学门口发现碎尸,你们快点来!”
二、洪水中的紧急出警
7 点 40 分,一阵急促的警笛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彼时的长沙正遭遇洪灾,护城河水已经漫过了部分堤岸,北站路一带的干警们刚扛完一轮沙袋,满身泥泞,裤脚还滴着水,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后,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跳上了警车。
北区分局刑侦队的李队长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攥着毛巾擦脸,眉头皱得紧紧的。“碎尸案?” 他跟开车的小王说,“这时候出这种事,又是洪灾,现场保护怕是要难办。”
小王点点头,猛踩了一脚油门。警车穿过湿漉漉的街道,路边的商铺大多关着门,偶尔能看到穿着雨衣的防汛人员扛着沙袋往河边跑。快到麻园岭小学时,远远就看到一群人围着那棵大樟树,警戒线还没拉起来,有人拿着手机拍照,有人在低声议论,场面乱糟糟的。
“都让一让,让一让!公安办案!” 干警们跳下车,立刻疏散人群,用警戒带把现场围了起来。李队长戴上手套和鞋套,弯腰走进警戒线,蹲在树下仔细观察。
现场比他预想的还要惨烈。散落的尸块大约有二十多块,最大的是那块颅骨,面部已经被破坏,看不清五官;半截手掌的皮肤有些发皱,指甲缝里还沾着一点暗红色的东西,像是血迹;躯干被剁成了小块,骨头和肌肉混在一起,有些肉块因为被煮过,质地发硬,泛着淡淡的黄色。旁边的塑料袋里装着一件黑色的低胸套裙,料子看起来很高档,还有一条银色的项链,吊坠是个小小的激光佛像,衣服上沾着泥土和少量血迹,但整体还算完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