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全康年旁边的鲁力世教授,终于忍不住了。
鲁力世是水木大学挖来的材料学大牛,在碳材料领域浸淫了二十多年,他扶了扶自己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
“周工,我承认这个想法非常天才。”
他的声音很沉,带着一种学者的严谨和审视。
“但是,成本呢?”
“用模板法制备这种微球,模板剂的选择、去除过程,都会极大地增加成本。我们是企业,不是纯粹的科研院所,成本是绕不过去的坎。”
这个问题,一针见血。
再牛逼的技术,如果成本高到无法量产,那也只能是躺在实验室里的样品。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周远身上。
这是商业化的核心问题。
周远似乎早就料到会有人问这个,他甚至连表情都没变一下。
“鲁教授问到点子上了。”
他微微一笑,又按了一下遥控器。
PPT上出现了一个化学反应流程图。
“我们用的模板剂,是二氧化硅微球。”
“成本非常低廉。”
“更关键的是,去除模板剂的过程。传统方法可能需要用到氢氟酸,剧毒,且对环境不友好,后处理成本极高。”
“而我们,用的是一种更巧妙的方法。”
周远顿了顿,卖了个关子,直到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才缓缓开口。
“我们用的是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在碳化过程后,直接将产物扔进热的碱液里煮一下。”
“二氧化硅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硅酸钠,水一冲就干净了。”
“整个过程,没有剧毒物质,产生的废液也极易处理,成本被压缩到了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
“嘶……”
鲁力世教授猛地向后靠在椅背上,眼镜都差点滑下来。
用热碱液……
这么简单?
这么简单的方法,为什么我们以前就没人想到要去试一试?
有时候,捅破窗户纸的,真的就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念头。
可就是这个念头,区分了天才和凡人。
“那……那碳源呢?”
另一个专家迫不及待地追问,“用什么碳源才能形成这么规整的壳层结构?石墨?还是某些有机物?”
周远笑了。
“都不是。”
他摇了摇头,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们用的是,葡萄糖。”
“什么?”
“葡萄糖?!”
会议室里,再次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
葡萄糖?
就是那个最常见,最便宜的单糖?白糖的主要成分?
这玩意儿也能做这么高大上的碳材料?
你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周远看着众人见了鬼一样的表情,摊了摊手。
“对,就是葡萄糖。”
“通过水热法,让葡萄糖溶液在二氧化硅微球模板表面发生聚合和碳化,就能形成均匀的碳层前驱体。”
“工艺简单,原料便宜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全场死一般的安静。
如果说,之前周远提出“空心球碳技术”是扔出了一颗炸弹。
那么现在,他说出用“葡萄糖”和“热碱液”来实现这个技术,就等于告诉大家,这颗炸弹他不仅造出来了,而且是用泥巴和石头搓出来的。
这已经不是技术上的碾压了。
这是降维打击!
那个最开始提问的黑框眼镜老人,此刻呆呆地坐在那里,手里紧紧攥着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他的手,在微微发抖。
他一辈子都在和各种复杂的化学原料、昂贵的催化剂打交道。
他做梦也想不到,解决这个世界级难题的关键,竟然是厨房里都能找到的白糖。
这让他感觉自己几十年的研究,都学到狗身上去了。
右边的专家阵营,彻底没了声音。
他们你看我,我看你,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震撼,有茫然,有自我怀疑,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新世界打开大门的狂热。
而左边的学生阵营,已经彻底疯了。
“卧槽卧槽!葡萄糖!真的是葡萄糖!”
“用白糖造电池?这是什么神仙操作?”
“我跪了,我真的跪了,周老师,我的神!”
“从今天起,谁说周老师不行我跟谁急!”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直播……哦不,开会……”
他们拼命压低声音,但那种激动和崇拜,根本掩饰不住。
看着台上那个从容不迫,将一群行业顶级大佬说得哑口无言的年轻身影,他们感觉自己的膝盖都软了。
这逼格,直接拉满了!
全康年教授深深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他看向周远的眼神,已经不能用惊喜来形容了。
那是一种近乎于朝圣的眼神。
“周工……”
他的声音都有些沙哑了。
“最后一个问题。”
“这个空心碳球,包裹住石墨烯之后,整体的导电性如何?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能到多少?循环寿命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