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I指定的测试场,位于一片广袤而荒凉的戈壁深处。这里沟壑纵横,风化的岩柱如同沉默的哨兵,是检验武器性能的绝佳场所。数辆涂装着GTI标志的主战坦克静静地停在预定区域,其中一辆的炮塔顶部和侧面,已经加装了那套线条凌厉、散发着哑光黑色泽的 “守护者-壁垒” 主动防御系统。它与坦克粗犷的钢铁身躯融为一体,显得低调而致命。
顾临并未亲临现场,而是通过“灵枢”构建的、由多架微型无人机和测试场固定传感器共同编织的实时数据链,在“深潜者”基地主控室内远程观看着一切。威龙和麦晓雯在他身旁,神情专注。骇爪则留守在项目区,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技术问题。
GTI方面,由一名名叫索尔森的装甲兵上校负责此次测试。他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此刻正通过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坦克,眼神中带着军人特有的审慎与怀疑。
“第一项测试,常规破甲火箭弹。”索尔森上校对着通讯器下令。
远处,一名GTI士兵扛着老旧的RPG-7火箭筒,瞄准了加装“守护者”的坦克。
“发射!”
火箭弹拖着醒目的尾焰,发出刺耳的呼啸声,直扑坦克侧面。
就在火箭弹即将命中前的刹那——
嗡!
一阵极其短暂、高频的嗡鸣声几乎被火箭弹的噪音掩盖。“守护者”系统的一个发射单元瞬间亮起微光,一道无形的能量脉冲以光速迸发,精准地作用在火箭弹的锥形装药头部。
没有剧烈的爆炸,没有四散的破片。那枚火箭弹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略带粘滞的墙壁,弹体在空中猛地一滞,随即发生了诡异的“偏转”和“早炸”!金属射流未能形成有效的穿甲聚焦,大部分能量被耗散,只在坦克厚重的侧装甲上留下了一片灼烧的痕迹和凹坑,未能击穿。
观测点传来一阵低低的惊呼。这种干净利落、近乎“魔法”般的拦截方式,远超他们对传统硬杀伤APS的认知。
索尔森上校眉头微挑,但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记录数据。下一项,GT-4模拟弹。”
GT-4是哈夫克及其盟友装备的主力反坦克导弹,速度更快,破甲能力更强。一枚去掉战斗部、加装追踪信标的模拟弹被发射出去。
这一次,“守护者”系统的反应更加迅捷。探测到威胁的瞬间,两个发射单元几乎同时启动。能量脉冲并非试图完全阻挡,而是在导弹飞行的最后阶段,对其导引头和控制翼面施加了极其短暂而强烈的干扰。
模拟弹的飞行轨迹瞬间变得紊乱,像喝醉了酒一样歪斜着从坦克炮塔上方数米处擦过,最终一头栽在远处的沙地里。
“有效干扰!导弹失的!”观测员报告。
索尔森上校点了点头,终于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满意。但他随即下达了第三项,也是计划外的一项测试:“释放无人机蜂群,低空突防,模拟多方向攻击。”
数架小型、低噪音的自杀式无人机从隐蔽点升起,从不同高度和方向,如同蝗虫般扑向坦克。
这是对系统多目标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的极限考验。
主控室内,威龙屏住了呼吸。麦晓雯快速汇报:“系统正在分配计算资源,锁定目标……1号、3号目标优先级别最高!”
戈壁滩上,“守护者”系统的多个探测单元疯狂扫描,炮塔顶部的拦截单元如同拥有生命般微微调整着角度。
嗡!嗡!嗡!嗡!
连续四次急促的能量脉冲爆发!如同精准的点射。冲在最前面的四架无人机几乎在同一时间失控、坠毁或凌空爆炸,形成一团团小的火球。剩余的两架无人机虽然突破了这波拦截,但也被干扰了航向,未能命中要害。
测试场暂时恢复了寂静,只有风吹过戈壁的呜咽声和无人机残骸燃烧的噼啪声。
索尔森上校看着那辆在多次攻击下依旧屹立、只是装甲表面多了些痕迹的坦克,沉默了片刻,然后拿起通讯器,接通了“深潜者”基地:
“‘幽灵’……你们的‘守护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种……能量偏转技术,很独特。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但初步来看,它通过了。”
他的语气中,少了一丝怀疑,多了一份认可,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热切。
基地主控室内,众人稍稍松了口气。首秀成功,意义重大。
然而,就在GTI测试团队开始收拾装备,索尔森上校准备签署初步验收文件时——
咻——!
一道尖锐、不同于之前任何火箭弹或导弹的呼啸声,极其突兀地从远方的山丘后袭来!速度极快,弹道低伸!
“不明袭击!规避!”索尔森上校反应极快,大吼道。
但目标的指向,并非坦克,而是坦克旁边不远处的——GTI测试数据记录车!
“灵枢”的警报在顾临耳边尖鸣:【检测到高速动能穿甲弹!特征匹配:哈夫克实验性武器‘腐蚀者’!目标:数据记录单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