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杆处的这次全面、精准且凶狠的反击,给伏龙卫经营多年的北方情报网络造成了灾难性的重大打击
在短短一个月内,根据各地雪片般飞往北京的汇总报告
共有超过四十名伏龙卫外勤人员被捕或在一系列遭遇战中被杀
其中二十多人被公开处决(绞刑或凌迟)以儆效尤,震慑人心
其余被捕者则在粘杆处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刑具和手段下精神崩溃
吐露了大量机密情报
导致更多的潜伏点、备用联络站、交通线被顺藤摸瓜,逐一破坏。
数千里之外的太原府,伏龙卫指挥使司深藏地下的核心密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油灯的光芒摇曳不定,映照着指挥使孙金鼎那张铁青到极点的脸
他死死盯着桌上那厚厚一摞来自各地的损失报告,拳头紧握
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出轻微的“嘎巴”声,变得一片惨白。
一位跟随他多年的资深参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低声禀报,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
“指挥使!粘杆处的反击…比我们最坏的预估还要凶猛、精准得多!
我们在黄河以北的网络遭受重创
多条经营多年的联络线彻底中断
损失了…损失了太多精干弟兄
职下恳请,是否…是否需要暂时停止一切行动,所有单位全面转入静默,以避其锋芒?”
孙金鼎猛地抬起头,目光扫过墙上那幅巨大的北方地图
上面一个个原本标记着代号和符号的据点,此刻已被他用朱笔狠狠地划掉了近三分之一
触目惊心
他沉默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
室内静得只能听到灯花爆开的噼啪声和几人沉重的呼吸
最终,他缓缓摇头,声音因压抑着巨大的愤怒和痛楚而变得异常沙哑
却透着一股淬火般的坚定:
“不!‘烛影’不能灭!行动必须继续!”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但立即改变策略!启用最高等级、只有你我知晓的‘潜龙’备用联络渠道
执行‘断尾’计划,所有已暴露或可能暴露地区的人员
立即放弃原有据点,向第二、第三备用安全层转移
没有接到我的亲笔加密指令前,全部转入更深层的潜伏状态,静默蛰伏,静观其变!
传我的死命令下去:告诉每一个剩下的弟兄,安全第一,留得青山在!
宁可暂停一切既定行动,也绝不可抱有任何侥幸心理,轻易暴露!”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那扇伪装成墙壁的窄窗前
用力推开一道缝隙,望着窗外
那模拟出的、北方阴沉翻滚的云层
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双来自紫禁城的、阴鸷而得意的眼睛也在遥望南方
他齿缝间冷冷地挤出一句话,像是在对遥远的对手隔空喊话:
“哈尔泰…果然是好手段。但这盘棋,还没下完。这场暗战,才刚刚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管粘杆处以雷霆万钧之势给予了伏龙卫沉重打击
试图扑灭那甚嚣尘上的谣言,但那颗恶毒的、质疑皇帝血脉的种子
一旦落入满洲贵族矛盾、满汉隔阂、满蒙猜忌这片本就肥沃的土壤
便已悄然生根发芽,再难完全铲除
清廷内部的猜忌和不安,并未因血腥的镇压而消散,反而如同地下奔腾的暗流
在表面的平静之下,持续发酵、涌动,寻找着新的裂隙。
在八旗内部,各旗主、都统之间的明争暗斗因为这精准而恶毒的谣言而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
两白旗的多尔衮旧部与其他各旗,特别是与自诩皇帝亲领的两黄旗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以往尚能维持表面和谐的议政大臣会议,如今常常充斥着无形的硝烟
一份普通的粮草调拨公文,可能因为涉及不同旗份的利益而在各个衙门之间经历莫名的拖延和推诿;
一场关于秋狩安排的讨论,也可能演变成围绕“祖制”和“新规”的激烈争吵
言语中常常夹枪带棒,指桑骂槐
一种“非我旗份,其心必异”的彼此戒备、互不信任的沉郁气氛,在昔日并肩作战的满洲权贵中间弥漫开来
昔日宴席上开怀畅饮的场景少了
更多的是各自小圈子的窃窃私语和意味深长的眼神交换。
蒙古各部的态度也发生了耐人寻味的微妙变化
与清廷皇室联姻最紧密的科尔沁部虽然表面上依旧保持忠诚,言辞恭顺
但来自其他部落,如喀尔喀、察哈尔乃至阿鲁科尔沁等部的朝贡队伍
明显不如以往那么积极准时,贡品的数量和质量也隐约透露出几分敷衍
甚至有几个实力较强的部落首领,如阿巴噶部的车臣汗
竟以“马匹染疫”、“今冬风雪过大,草场遭灾,部民生计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