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了一颗蓝绿色星辰作为探索目标后,不再有丝毫踌躇。
丹田气海微微旋动,精纯的灵力如涓涓细流,又似奔涌江河,按照路线运转起来,迅速调整至最适合长途星际穿越的凝练状态。
周身护体灵气随之变得更为内敛而坚韧,以减少在无尽虚空中长途跋涉的能量损耗。
只见他身形微微前倾,化作一道更为迅疾、色泽更显纯粹的淡青色流光,如同宇宙深黑画布上划过的一笔灵动的翠色笔触,坚定不移地朝着那颗散发着诱人而神秘光泽的行星疾射而去。
真正的宇宙虚空,其广袤与孤寂远超常人想象。
这里没有空气的阻隔,没有声音的传递,只有永恒的寂静和远处恒星光点带来的微弱照明。目标星辰看似近在眼前,仿佛伸手可及,但那实际的距离,却足以让任何未曾经历过星际旅行的人感到绝望。
幸运的是,黄清璃此前已有过飞向“禹余天”却连其边界都未能触及的经历,那次漫长而看似无果的旅程极大地锤炼了他的心性。
此刻,他心中虽怀揣着对未知的期待,但更多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平和与耐心。
他不再焦躁于距离的遥远,只是沉稳地维持着一个高效且节能的巡航速度,心神如一。
飞行途中,他一半心神用于操控遁光,精确感知着前方可能存在的、即便在虚空中也偶尔飘荡的微小尘埃或能量乱流,并提前做出细微规避;另一半心神则持续内视,默运玄功。
坐照境的修为使他能够更有效地汲取宇宙中无处不在却又稀薄无比的精纯能量——那些遥远星辰的光芒、弥漫的原始星云物质、乃至空间本身荡漾的微弱波动,都被他的功法缓缓吸引、炼化,补充着飞行中的消耗。
这种分心二用,既是修行,也是对神识的一种锻炼。
时间在虚空中失去了日常的意义。
或许是根据体内灵力的周天运转次数,或许是根据对远处星象位置的细微变化的感知,黄清璃判断,自己大约已经不眠不休地飞行了一个月。
终于,那颗原本只是视野中一个较为明亮的蓝绿色光点的行星,开始了显着的变化。
它逐渐在他眼中放大,轮廓变得清晰,不再是模糊一团,已然能够初步分辨出其上大致的色块分布——那是海洋与陆地的雏形。
他心念微动,开始缓缓降低速度。
淡青色的流光逐渐收敛,最终,他完全静止了下来,悬停在一片空无一物的寂静虚空之中。
此刻,他与前方那颗巨大的美丽星球保持着约莫一亿公里的相对距离。
这个距离,对于一位坐照境修士而言,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观察距离,既能避免过早被星球上可能存在的强大存在或设施察觉,又能凭借超凡的目力和神识,清晰地观测到星辰的全局面貌。
他凝神屏息,如同一位最严谨的画师端详自己的模特,仔细地打量起这颗即将踏足的全新世界。
这颗行星的体积与他记忆中的故乡地球相仿,甚至凭借直觉判断,可能还要略微大上一圈。
它的色彩搭配令人心旷神怡,主体是充满生命希望的蓝绿色调。
大部分面积的、深邃而浩瀚的蔚蓝色区域,无疑是与地球类似的广阔海洋,那蓝色比地球的海洋似乎更显浓郁,仿佛蕴含着更多未知。
镶嵌在这些蔚蓝画布上的,是面积颇为可观的绿色与浅褐色斑块,那必然是孕育生命的陆地。
绿色意味着茂盛的植被覆盖,而浅褐色则可能是荒漠、高原或裸露的岩层。
随着他凝聚目力,星球表面的细节也越发丰富。
他能看到蜿蜒曲折、复杂多变的海岸线,如同大师绘制的精致纹路。
能看到一些区域隐约起伏、勾勒出雄伟轮廓的山脉阴影,暗示着这颗星球活跃的地质历史。
还能看到大片平坦区域之间因植被类型、土壤水分或地质构造不同而产生的微妙色块差异。
这一切都表明,这是一个地质活动并未停息、拥有着多样而复杂地貌的生机勃勃的世界。
然而,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与地球的相似之处,还有环绕在这颗星球边缘的那一层独特光晕。
那并非单纯由大气层散射阳光形成的普通辉光,而更像是一层由实质能量构成的、淡淡却十分明亮的光晕。
在这片深邃宇宙的漆黑背景下,静静地散发着柔和而神秘的光芒,如同为这颗美丽的星球戴上了一顶璀璨而尊贵的王冠,使其在群星环绕间显得格外出众。
黄清璃静静地凝视了许久,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心间弥漫。
那蓝色的海洋、绿色的陆地,勾起了他深埋心底的乡愁,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油然而生。
他几乎要以为自己是飞到了太阳系,看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
但那条独一无二的、能量化的星环光晕,又无比清晰地提醒着他,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异世界。
熟悉与陌生这两种感觉交织碰撞,让他下意识地低声自语,声音在灵力包裹下于真空里微不可察地振动:“这星球,这外貌……看起来挺像地球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