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九点整,陈奕一行人准时抵达了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园区内气氛肃穆而宁静,与节后尚显慵懒的外部世界截然不同。
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了刘院士的办公室。
刘院士是一位精神矍铄、目光锐利的老者,虽年事已高,但身上依旧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严谨与专注。
当她看到走进来的是一群如此年轻,甚至脸上还带着些许学生气的面孔时,眼中不禁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
“你们就是……北航过来要用JF12的团队?”
刘老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一丝求证。
之前高层只通知说北航有一个绝密项目团队要使用风洞,她还以为是宁天那几个熟悉的学院负责人亲自带队。
“是的,刘院士,您好!我们是北航项目组的成员,我是负责人陈奕。”
陈奕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自我介绍,并递上了相关的证明文件和介绍信。
刘老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下,目光再次扫过这群年轻人,脸上的惊讶渐渐化为欣赏和一丝好奇:
“真是后生可畏啊!老人家特意打招呼的项目,果然不一般。好,好啊!”
她放下文件,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JF12风洞以及相关的测试实验室已经按照最高标准准备就绪,你们送来的三个模型也都已经安全转运至指定位置。
从现在开始,直到你们的测试任务全部完成,那片区域将完全对你们团队开放,其他无关人员一律禁止靠近。”
说着,刘老从抽屉里拿出几张特制的门禁卡,郑重地递给陈奕:
“这是最高权限的门禁卡,进出核心试验区必须刷卡,并且进行身份核验。
里面的规矩,相信你们都懂——所有个人电子设备,包括手机、智能手表、录音笔等,严禁带入。
所有的数据记录和分析,都必须使用实验室内部的专用设备和网络。”
陈奕双手接过门禁卡,感受到卡片沉甸甸的分量,他认真地点头承诺:
“刘老您放心,保密条例我们深刻理解并严格遵守,绝不会做出任何违反规定、让您和国家为难的事情。”
刘院士看着陈奕沉稳的眼神和身后那群同样目光坚定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有你们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实验室就交给你们了,测试期间有任何需求,无论是技术支援还是后勤保障,都可以直接找我。”
陈奕几人再次向刘院士表达了感谢,随后便怀着激动与敬畏的心情,走向那座承载着他们无数心血与梦想的JF12激波风洞实验室。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五角大楼的一间机密会议室内。
气氛却与华夏科学城的宁静有序截然相反,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鹰酱高层和顶级军工企业的代表。
首位上,空军司令哈德逊上将脸色铁青,他将一份情报部门整理的、关于华夏歼-20换装峨眉发动机后公开的性能数据报告狠狠拍在桌子上,发出一声闷响。
“都看清楚了吗?啊?”
哈德逊的声音如同压抑着风暴,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的脸,
“巡航速度1.6马赫,最大速度2.4马赫!你们告诉我,这份数据看起来像是华夏人在吹牛吗?”
他猛地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带着一股强大的压迫感:
“别用你们那套自欺欺人的逻辑来思考!
以为华夏人都跟坐在这个房间里的某些饭桶一样,只会拿着纳税人的钱制造一堆华而不实的PPT吗?
我们F-22的真实数据,不用我在这里重复,你们心里比谁都清楚!现在,别人不仅追上了,甚至在纸面数据上已经实现了超越!”
会议室内一片死寂,几位将军和文职高官都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不敢与哈德逊的目光对视。
这时,洛克希德公司的高级研发主管,查尔斯·米勒博士推了推眼镜,试图辩解。
语气中带着固有的傲慢与怀疑:
“将军,请您冷静。我认为这份数据存在极大的水分,很可能是华夏方面故意释放的烟雾弹。
您知道的,航空发动机,尤其是推重比如此高的涡扇发动机,最核心的瓶颈在于耐高温材料和冷却技术。
连我们都还在为新一代镍基单晶合金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头疼不已,他们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悄无声息地攻克了这些难题?
这不符合技术发展规律!我敢断定,这百分之百是假的!”
“假的?”
哈德逊上将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他气极反笑,指着米勒博士,
“查尔斯,你就是抱着这种愚蠢的侥幸心理,才让我们一次次在关键技术上被对手甩在身后!
你以为华夏的技术人员都跟你手下的某些人一样,只会写报告申请经费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