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 ,公元1661年 十月二十六日
天际黑云低垂,仿佛要吞噬整个中原大地。
清军二十万大军如铁流般推进。
邓州城西,原明唐王府邸临时改为顺治皇帝行在。
深夜,王府正殿灯火通明。
顺治端坐案前,内大臣索尼与遏必隆侍立两侧,神情肃穆。
随驾出征的六部官员分列两旁,个个屏息凝神。
启禀皇上,
索尼趋前一步,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河南巡抚张自德、布政使徐兆庆已在殿外候旨多时。
顺治放下手中的奏章。
张自德与徐兆庆躬身入内,疾步上前行三跪九叩大礼。
待他们起身后,顺治仔细询问了河南各府的粮仓储备。
驿道通行情况,特别问及黄河堤防的现状。
皇上,
张自德声音微颤。
开封府仓现存麦粟八万石,已按旨意拨运五万石至南阳府库。”
“只是...黄河自今夏汛期过后,开封段堤防屡现险情,臣已征调民夫三万人加紧加固。
顺治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殿内众臣:
河工与军务皆系国本,不可偏废。徐爱卿,那些湖广官员安置得如何了?
徐兆庆急忙回禀:
原湖广布政使胡允范等十二名官员已安置在洛阳,随时听候调用。”
“这些人熟悉湖广地理民情,对大军进军或许能提供帮助。
过了一会,安亲王岳乐捧着一叠军报上前:
皇上,平南王尚可喜已派遣总兵许尔显率领五千精锐为先锋。”
“其本人亲率十万大军,于九月二十日自广州誓师北上。
顺治接过军报仔细阅览,提笔在奏章上批注:
谕平南王:卿部速进,务期牵制湖广之贼。待襄阳克复,朕不吝封侯之赏。
然而当他继续翻阅后续军报时,脸色渐渐阴沉下来。
靖南王耿继茂奏报。
岳乐小心翼翼地继续禀报。
东南郑成功部海寇近日异常猖獗,接连攻破泉州、漳州等沿海要地,水师疲于应对。”
“故而恳请暂缓北上,待肃清海患......
混账东西!
顺治猛地一拍桌案,震得茶盏叮当作响。
又是一个推诿之辞!传朕旨意:”
“谕靖南王:海寇不过疥癣之疾,湖广邓贼方为心腹大患。限一月内率部北上,违者严惩不贷!
殿内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就在这时,两江总督郎廷佐的急报送到,气氛为之一窒:
张煌言所部海寇,近日大举袭扰江南省沿海,沿海乡镇接连遇袭。”
“贼势浩大,恐有再犯江宁之图。”
“乞朝廷速发援兵!
顺治怒极反笑:
张煌言此贼!真是会趁火打劫!
他强压怒火,沉声道:
谕两江总督郎廷佐:严守要隘,勿使贼寇得逞。援兵...待襄阳战事稍缓即发。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氛围中,一封来自西南的军报终于带来了一丝曙光。
鳌拜亲自呈上奏报,声音中带着振奋:
皇上,平西王吴三桂奏报,大军已出兵缅境,往阿瓦城进军。生擒永历伪帝,指日可待!
顺治紧锁的眉头终于稍稍舒展,他深吸一口气:
谕平西王:卿忠勇可嘉,若能擒获伪帝,便是大清第一功臣。朕静候佳音。
殿外,秋风萧瑟,吹得殿内的烛光摇曳不定。
当岳乐与鳌拜等大臣告退后,顺治独自站在巨大的舆图前。
手指重重按在襄阳的位置上。
此次出征,这支庞大的军队分成东西两路:
西路大军由安亲王岳乐统领,麾下聚集了正黄旗、镶白旗,镶蓝旗精锐。
漠南蒙古科尔沁部铁骑,以及大批汉军旗绿营,包衣兵,共计十万之众。
旌旗蔽空,马蹄声震天动地,直指襄阳、樊城。
另一路由鳌拜亲自统帅。
镶黄旗、正白旗,镶红旗巴牙喇精锐悉数出动,漠北蒙古喀尔喀部骑兵往来驰骋。
以及大批汉军绿营包衣兵,共计十万之众。
这支大军,目标明确——信阳。
军阵中,红衣大炮、盾车、云梯等攻城器械一应俱全,辎重车队绵延数十里。
八旗铁骑的突击之力、绿营步兵的攻坚之能、蒙古骑兵的机动之利。
在这支混编大军中得到了完美结合。
-
与此同时,襄阳以北的官道上。
赵天霞亲率三百亲兵在邓州南郊外监督最后一批军民撤离。
面对顺治亲征的大军,赵天霞自觉邓州和新野等北面小城,城墙低矮,根本守不住。
为了避免祸及百姓,只得把百姓及军民匆匆迁回樊城和襄阳两个大城。
同时坚壁清野,带不走的粮食或者全部烧了或者掩埋,不得留给清军。
秋风凛冽,满载粮草的牛车陷在泥泞中。
士兵们奋力推车。
赵将军,清军游骑已出现在北面二十里!
斥候飞马来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