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回到十月二十七日
平南王尚可喜麾下大将许尔显率五千精锐抵达长沙府城南三十里处的暮云镇。
这支兵马以火器营为主,辅以盾车和约一千多人的骑兵,皆是百战老兵。
许尔显年约五旬,面庞黝黑,一道刀疤自左眉斜贯至下颌。
他勒马远眺长沙城墙,对副将道:
传令扎营,多设火炮阵地,严加戒备。
第二天清晨,十月二十八日
许尔显亲率两千火器兵往长沙城南试探。
长沙城头,李星汉与诸将观察着清军动向。
将军,许尔显这是要试探我军虚实。
破虏营统领孙延龄说道。
这个许尔显,是尚可喜麾下的老将,极善用火器盾车,不如咱们固守城池,以逸待劳。”
“让他尝尝让我们的火炮的厉害。让他晓得,什么才叫真正的火炮!
参将赵武彪附和:
听闻,这次清军骑兵众多,此时出城野战,我觉得恐非良策。
李星汉目光坚毅,扫视众将:
诸位所言不无道理。但正因如此,更要出城一战。
他指着远处的清军旗帜:
许尔显初来乍到,气焰正盛。若任其在城下耀武扬威,不仅损我军士气,更让敌军窥见我守军不足。
游击将军孙才锐皱眉道:
将军,那尚可喜的数万大军不日将至,万一有失...
李星汉打断道:
我常听义父说过,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许尔显必料我据城死守,我偏要反其道而行。
他环视众将,声音坚定:
此战不为歼敌,只为挫其锐气。要让鞑子知道,长沙我们拿回来了,就不可能再丢了!
众将见李星汉决心已定,皆肃然领命。
许尔显闻报大感意外。
他原以为明军会据城固守,没想到竟敢出城野战。
他顿时觉得,这个明军将领很有自信,看来不可小觑。
许尔显亲率两千火器兵,在长沙城南的二十里处的王家巷一带展开攻击阵型。
这些火器手多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老部下。
其中三百人更是装备精良的火绳枪兵,乃是清军中的精锐。
冯大龙!
许尔显唤来一员骑兵骁将。
你率五百骑兵为侧翼,若见明军出阵,便迂回其右。
冯大龙领命而去。
许尔显又对另一员骑兵将领道:
冯大虎,你率五百骑兵为游骑,若明军追击,便侧击其左。
冯大虎乃冯大龙之弟,两人是兄弟。
末将明白!
许尔显自率一千二百火器兵坐镇中军,其中三百火绳枪队更是他的亲兵卫队。
这些火器兵推着五十辆盾车,缓缓向前推进。
与此同时,李星汉也率领两千多明军列阵以待。
他将五百燧发枪手布置在一处缓坡之上,前排跪射,后排立射,形成梯次火力。
八百长枪兵列阵于燧发枪手前方,枪尖如林,寒光闪闪。
另有七百刀盾兵分列两翼,准备随时支援。
李星汉对燧发枪营千总吩咐道:
待清军进入百步再开火,务必听我号令齐射。
他又对长枪营守备道:
枪阵务必稳固,即便火器对射,也要岿然不动!
辰时三刻,许尔显率领的火器兵开始向明军阵地推进。
这些火器兵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在盾车掩护下稳步前进。
稳住!
李星汉在阵后高声下令。
燧发枪手准备!
明军阵中鸦雀无声。
士兵们紧握武器,目不转睛地盯着越来越近的清军火器兵。
一百步、九十步...
许尔显见明军始终不动,以为火器射程不足,下令继续推进。
就在这时,李星汉令旗挥下:
第一排燧发枪齐声轰鸣,硝烟甚少。
铅弹呼啸而出,顿时有二十余名清军火器手应声倒地。
第二排,放!
紧接着第二排燧发枪响起,几乎毫无间断,又有十余清军火器手中弹。
许尔显大惊,这射程和射速远超预料,急忙下令盾车向前。
清军火器手训练有素,立即在盾车掩护下还击。
砰!砰!
清军的火绳枪也开始射击,但射速明显慢于明军。
追击!
李星汉见状,立即下令刀盾兵出击。
五百刀盾兵如猛虎出柙,追杀后撤的清军。
这些明军士兵多是湖广本地人,熟悉地形,在田野间奔跑如飞。
许尔显见明军追来,心中暗喜,下令:
火器齐射!
清军火器兵纷纷在盾车后齐射,铅弹如雨点般落向追兵。
明军刀盾兵立即举盾防御,速度稍缓。
就在这时,冯大龙率领的五百骑兵突然从湘江方向杀出,直扑明军右翼!
变阵!
李星汉临危不乱,立即下令。
长枪营向右,燧发枪营集火右翼!
明军迅速变阵,长枪兵转向右翼,枪尖对外,形成一道钢铁丛林。
燧发枪手也调整方向,向突袭的清军骑兵齐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