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到半个时辰,清军千总率领两百余骑出现在山道尽头。
那千总远远望见队伍,顿时大喜:
果然藏在这里!弟兄们,抓住这些南蛮,台吉有赏!
清军骑兵纵马追来,马蹄声震得山路微微颤动。
王把总按照计划,故意让部下边跑边丢弃物品,更显慌乱。
就在清军前锋即将追上时,周德威冷静地观察着战场:
清军队伍已完全进入狭窄的山道,两侧都是陡坡,马匹难以转身。
放箭!
随着周德威一声令下,两侧高地的强弓手率先发难。
利箭破空而至,精准地射穿清军骑兵的皮甲。
几乎同时,弩手们扣动弩机,特制的弩箭专射马腿。
受伤的战马嘶鸣着人立而起,将骑兵甩落马下。
有埋伏!
清军千总大惊,急欲后撤,却发现退路已被倒下的马匹阻塞。
连珠箭,放!周德威再次下令。
藏身灌木中的箭手们纷纷现身,一时间箭如飞蝗。
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箭手射速极快,第一波箭雨还未落下,第二波已然离弦。
清军在这狭窄的山道上避无可避,顿时人仰马翻。
随我杀!周德威拔出佩剑,率先冲入敌阵。
明军将士从埋伏处一跃而出。
他们虽然下马作战,但凭借地形优势和精准的箭术,完全掌握了主动。
清军骑兵在狭窄的山道上根本无法施展骑射优势,成了活靶子。
那清军千总倒也骁勇,挥刀拨开数支箭矢,直取周德威:
南蛮受死!
周德威不慌不忙,侧身避过劈来的马刀,右手佩剑格挡。
左手已从腰间箭壶中抽出一支箭,就着这个空当直刺对方咽喉。
千总急忙回刀,却不防周德威突然一个矮身,手中箭矢已没入他战马的脖颈。
战马悲鸣倒地,千总滚落在地。
还未等他爬起,周德威的佩剑已经架在他的颈上。
主将被擒,剩余清军更是土崩瓦解。
有人想下马步战,却被弓弩手一一射杀;
有人试图攀爬陡坡逃走,却摔得骨断筋折。
不过一刻钟,战斗结束。
清军两百余人全军覆没,而明军仅伤亡几人。
-
里面的乡亲们出来吧!我们是明军!
周德威朝溶洞内喊道。
良久,洞内走出一位武士装扮且全神戒备的中年人,他警惕地打量着周德威:
阁下是?
罗山周德威,奉唐天宇将军之命,特来救援息县。
文士这才放下心来,拱手道:
在下卢兴怀,乃息县乡勇的统领。洞内现有百姓两千余人,粮食仅够三日之用。
周德威立即分出一半军粮接济难民,同时安排乡勇帮助加固洞口防御。
卢兴怀感激不已:
周将军雪中送炭,息县百姓永感大恩!
然而,周德威清楚,以自己目前的兵力,根本无力解息县之围。
于是决定采取缓兵之计:
卢统领,请你挑选几个熟悉山路的壮士,我们要不断骚扰清军。
周德威对部下分析。
之前我们干掉了那队两百人的骑兵,乌力罕肯定会追来,我们依然可以在半路设伏。
卢兴怀果然不负所托,很快挑选出十余名熟悉山路的本地猎户。
这些猎户世代居住在此,对西山的每一条小径、每一处山洞都了如指掌。
周将军,
卢兴怀指着地图上一处险要。
此处名为回音谷,地势奇特,声音在其中反复回荡,难以分辨来源。
若在此设伏,保管让清军晕头转向。
周德威仔细观察地形后,定下连环计:
王把总,你带五十人,多带旌旗,在回音谷北口制造动静。”
“李哨官,你率一百弩手埋伏在南侧崖壁。其余人等随我在谷中设伏。
-
果然,乌力罕得知损失了两百人后大怒。
立即派出手下最得力的千总巴尔思率领三百精骑前来清剿。
记住,
乌力罕叮嘱巴尔思。
遇到明军不可冒进,先派人查探虚实。
然而一进入西山,巴尔思就发现自己陷入了迷阵。
巴尔思的部队刚进山谷,就听到四面八方都传来战鼓声和呐喊声。
声音在谷中来回激荡,根本分不清明军主力在何处。
千总,北面发现明军旌旗!
报——南面也有敌军!
东面树林中有动静!
“西面有惊鸟飞过!”
巴尔思焦躁不安,下令分兵查探。
这正是周德威想要的结果。
当清军分成四路后,埋伏在崖壁上的弩手突然发难。
特制的弩箭专射马腿,受伤的战马在山谷中疯狂冲撞,清军阵型大乱。
不要慌!向我靠拢!
巴尔思大声呼喊,但他的命令在回音谷中变得模糊不清。
就在这时,周德威亲率主力从谷中杀出。
明军将士如鬼魅般从岩石后、树丛中现身,箭无虚发。
巴尔思拼死抵抗,连斩数名明军,却被周德威一箭射中右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