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汝宁府衙内,知府万长真他仔细打量着钱钧递上的“捐粮清单”。
“钱东家。”
他缓缓开口,目光从清单移向钱钧的脸。
“令叔前番已捐助过军粮,府库感念。”
“如今这兵荒马乱的年景,钱老爷子再次慷慨解囊,着实令本官有些意外啊。”
钱钧心知这是关键一问,他微微躬身,脸上露出既诚恳又带着些许难处的表情:
“府台大人明鉴。家叔常言,覆巢之下无完卵。”
“如今王师在前方剿匪安民,信阳战事吃紧。”
“我等虽居后方,亦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此乃其一。”
他略作停顿,声音压低了些,显得推心置腹:
“不瞒大人,家叔此举,亦存了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私念。”
“家叔膝下有一子,便是晚生的堂兄,自幼读书,略通文墨。”
“却苦于时局动荡,至今未能谋个正经营生。”
“家叔年事渐高,唯盼他能得入公门。”
“在大人麾下历练,哪怕是个书吏、杂役的差事,也算有了着落。”
“光耀门楣谈不上,只求能安稳度日,为我钱家留条稳妥的出路。”
万长真听着,眼神微微闪动。
他自然听懂了这弦外之音——钱家这是想用粮食换一个“编制”。
“钱老爷深明大义,教子亦有方,实乃士绅楷模。”
万长真脸上的线条柔和了些许,提笔在文书上签押用印。
“既如此,本官便准了。只是……”
他语气一转,带着告诫。
“如今地面不靖,运送如此多粮秣,人员繁杂。”
“钱东家还需严格约束手下人等,循规蹈矩,莫要生出事端,以免徒增麻烦。”
话里的提醒之意很明确。
钱钧双手接过那盖着鲜红官印的文书,躬身道:
“大人放心,晚生省得,定当严加管束,绝不敢给大人添乱。”
退出府衙,冷风一吹,钱钧才发觉内衫已被冷汗浸湿。
他知道,这张文书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
钱家庄外,一处隐蔽的临河粮仓。
几座巨大的仓廪静立在竹林后面,周围林木环绕,位置十分僻静。
钱钧手持盖印文书,在老周陪同下,匆匆穿过竹林。
便见粮仓前的空地上已是一番忙碌景象。
钱老爷正与两位气度不凡的年轻将领站在仓房门口低声交谈。
一人身形颀长,面容冷毅,正是豹枭营统领沈竹影;
另一人年轻将领,英姿挺拔,乃是飞虎军统领陈云翼。
见钱钧赶来,立即迎上前。
“钧儿,你回来得正好!”
钱老爷侧身,郑重地向他引见。
“快来拜见!这位是豹枭营沈竹影沈统领,这位是飞虎军陈云翼陈统领!”
钱钧目光扫过两位将领,一人身形颀长,面容冷毅。
另一人英姿挺拔,虽年轻却气度沉凝。
他的心跳骤然加速,这就是他期盼已久的王师将领!
他紧走几步,来到沈、陈二人面前,深深一揖到底:
“在下钱钧,拜见沈统领、陈统领!”
沈竹影上前一步,稳稳托住他的手臂:
“钱东家不必多礼。”
陈云翼亦颔首致意。
钱老爷这才急切地问道:
钧儿,事情办得如何?
他声音虽低,却透着掩饰不住的急切。
钱钧从怀中取出文书,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意:
叔父放心,知府那边已经打点妥当。
他将文书展开,露出鲜红的官印。
钱老爷仔细验看过文书,长长舒了口气:
好,好!这一关总算是过了。
他抬手替钱钧掸了掸肩上的尘土。
这一趟辛苦你了。
侄儿分内之事。
钱钧压低声音。
倒是叔父在这里操持,才是真辛苦。
钱老爷摇摇头,目光扫过正在装车的明军将士:
比起将士们要冒的风险,咱们这点辛苦算得了什么。”
“既然文书已到,就按计划行事吧。
钱钧会意点头:
随后,钱钧望去。
只见数十名劲装结束的汉子正在沉默而高效地忙碌着。
他们将一袋袋粮食搬上准备好的大车,动作整齐划一,利落非常。
尽管他们穿着寻常的粗布衣衫,但那股子挺拔的身姿、锐利警惕的眼神。
以及行动间无声的默契,都透着一股绝非寻常车夫或护院所能有的凛然气势。
钱钧的目光从这些沉默忙碌的“伙计”身上扫过,他们虽然不言不语。
但每个人身上都仿佛带着一股压抑的锋芒。
这才是真正的百战精锐!
与他平日接触的那些或是跋扈或是颓靡的清军兵勇,有着云泥之别!
一股难以抑制的热流猛地冲上他的头颅,眼眶瞬间湿润了。
他仿佛看到了黑暗中劈开的光。
看到了无数乡邻忍辱负重多年后,终于等来的希望!
“这…这才是我汉家王师该有的气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