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市政厅的议事大厅内,沉重的橡木长桌旁坐满了德共的核心领导层。
高耸的天花板上悬挂着巨大的枝形吊灯,将每一个人的表情都照得清晰可见。
空气中弥漫着雪茄和旧纸张的气味,混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期待。
罗莎·卢森堡坐在主位,她面前摊开着一份厚厚的报告,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
卡尔·李卜克内西在她左侧,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显示出内心的激动。
列奥·约吉希斯则显得更为沉静,但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在场每一个人的脸。
胡戈·埃贝莱因、赫尔曼·邓克尔、威廉·皮克等德共领导人分坐两侧,他们的表情各异,有的兴奋,有的忧虑,有的则陷入深思。
当林在安娜的陪伴下走进会议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们。
卢森堡第一个站起身,她的脸上露出难得的微笑。
“林同志,看到你康复真是太好了。”
其他领导人也纷纷起身致意。
李卜克内西大步走上前,用力握住林的手:“你缺席的这段时间,我们都很想念你的见解。”
林微微颔首,在留给他的位置上坐下。
安娜则安静地退到会议室的角落里,那里已经坐着几位书记员,准备记录会议内容。
“同志们,”卢森堡的声音让会议室安静下来,“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体会议,是要对过去这段时间的斗争进行全面总结。”
“我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她翻开面前的报告:“首先,请允许我汇报一下目前的形势。”
“我们控制了柏林三分之二的区域,自由军团残部已经撤退到城郊。”
“但是……”
卢森堡顿了顿,环视在场众人:“魏玛政府正在调集更多部队,而且根据情报显示,协约国方面也对我们的胜利表示严重关切。”
李卜克内西接过话头:“在军事方面,我们初步统计了战果。”
“歼灭自由军团两个加强营,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但是……”
他的声音低沉下来,“我们牺牲了超过八百名同志,还有近两千人负伤。”
会议室内响起一阵压抑的叹息声。
威廉·皮克重重地捶了一下桌子:“这些血债,必须让反动派加倍偿还!”
“皮克同志,请控制情绪。”
约吉希斯冷静地开口,“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冷静分析,而不是愤怒。”
接下来,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开始汇报情况。
胡戈·埃贝莱因讲述了工人苏维埃的组织状况,赫尔曼·邓克尔汇报了后勤补给的情况,威廉·皮克则分析了国际舆论的动向。
林静静地听着,偶尔在面前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他的脸色依然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清明。
当轮到军事部门汇报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林。
“林同志,”卢森堡直接点名,“你作为这次军事行动的主要策划者,能否为我们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林缓缓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方悬挂的柏林地图前。
他的动作还有些迟缓,但声音却坚定有力。
“同志们,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场胜利,首先是因为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战略。”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持久战、游击战、人民战争,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他详细分析了科佩尼克战役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诱敌深入,到后来的分割包围,再到最后的歼灭战。
每一个战术选择都被他剖析得清清楚楚。
“但是,”林的话锋突然一转,“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首先,我们的指挥系统仍然不够完善。”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前线和指挥部之间的联络多次中断。“
“其次,我们的后勤保障体系十分脆弱,药品、食物、弹药都严重短缺。”
“最重要的是……”
林的目光扫过全场:“我们的群众基础还远远不够牢固。”
这句话在会议室里引起了一阵骚动。
威廉·皮克忍不住插话:“林同志,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柏林工人群众明明在全力支持我们……”
“是的,柏林工人支持我们。”
林平静地回应,“但是德国不仅仅只有柏林。”
“在巴伐利亚,在鲁尔,在萨克森,我们的组织还十分薄弱。”
“即使是在柏林,我们的支持者也主要集中在工人阶级中,农民、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左翼,这些群体我们很多还没有争取到。”
胡戈·埃贝莱因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林同志说得对。”
“如果我们不能赢得更广泛的支持,革命将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
这时,赫尔曼·邓克尔激动地站起身:“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立即在柏林宣布成立苏维埃政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