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流光普惠,悬壶烽火(山西,太行山深处,秘密制药工坊)
太行山脉腹地,一处极其隐蔽、利用天然溶洞改造的工坊内,灯火日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而奇异的药香,混合着蒸汽的嘶鸣和器皿碰撞的清脆声响。这里,便是“净世之光”血清的核心量产基地。
在王有禄的精心组织和陈清河远程指导下,工坊采用了近乎现代流水线的作业模式。筛选、清洗、萃取、合成、过滤、分装…每一道工序都由经过严格筛选、背景清白的老师傅和可靠学徒操作,层层把关。洞内架设了小型水力发电机,驱动着部分改良过的精密设备,效率远超传统作坊。
一管管淡金色、散发着柔和微光的“净世之光”血清,如同生命的甘泉,在特制的琉璃管中缓缓流淌,最终被小心地装入内衬软木和药棉的铝制保管箱。箱体上,铭刻着一个简单的徽记——一座巍峨的山峦,山巅有一道微光划破黑暗,下方是“盘龙”二字的篆书变形。这是权世勋(幼子)亲自定下的标识,象征着磐石般的守护与破晓的希望。
“王总管,这批三百支‘净世之光’已检验完毕,活性达标,可随时启运!”工坊负责人,一位头发花白、眼神却异常锐利的老药师,恭敬地向前来视察的王有禄汇报。
王有禄拿起一管血清,对着灯光仔细查看那纯净的金色,眼中满是欣慰与沉重。他知道,每一管药剂的背后,都意味着无数可能被“雪融”荼毒的生命得以挽救,也意味着盘龙承担的巨大风险与成本。
“好!按‘乙字三号’路线,分三批走!一批由‘定州镖局’老镖师带队,扮作运山货的马帮,走阜平、曲阳线,送往冀中根据地;一批走水路,从滹沱河转道,由我们的人接应,送过平汉线;最后一批,数量最少,纯度最高,由死士携带,直奔北平,交给傅三爷,由他设法送入城内各大教会医院和可靠药铺!”王有禄声音不高,却条理清晰,不容置疑。
“悬壶济世,亦是在另一条战线烽火抗敌。”王有禄看着鱼贯而出、融入太行山嶙峋山道中的运输队伍,喃喃自语。净世之光,如同星星之火,开始向被倭寇阴霾笼罩的华夏大地悄然渗透,点亮生命的希望,也凝聚着不屈的人心。
第二幕:星芒窥牖,冰眸锁痕(盘龙垒外围,某处隐秘山坳)
距离盘龙垒主山门十里外的一处人迹罕至的山坳,积雪未融。一个穿着与山岩颜色几乎融为一体的伪装服的身影,如同石雕般趴伏在冰冷的岩石后,已经整整一天一夜未曾移动。他面前架设着一台造型奇特、镜筒异常粗长的望远镜,镜片在阴影下泛着淡淡的紫色幽光,镜身部分构件,赫然也是由那种冰冷的“寒铁”铸造。
他便是“星坠”的观察者,“窥星者”七号。
他的任务,不是强攻,不是渗透,而是最长久的耐心观察。透过这台超越时代的“窥牖镜”,他能清晰地看到盘龙垒主峰山巅的细微变化,甚至能捕捉到部分区域能量波动的异常(虽然无法穿透厚重山体和墨家屏蔽机关看到核心)。
他的目光,大部分时间都锁定在山巅那片平坦的观云台——数日前,“星坠”使者与“权世勋(长子)”会面的地方。他在反复观察、计算着那日墨甲出现的位置、姿态,以及周围环境的每一处细节。
“能量反应微弱且稳定,符合重伤昏迷特征…墨甲动作有0.3秒延迟,疑似远程操控…扩音声源定位模糊,存在多个疑似干扰点…” 他对着一个精巧的、同样泛着寒铁光泽的录音设备,用毫无感情的音调低声记录着分析结果,“结论:山巅会面者,非权世勋(长子)本人,概率87.4%。代行者藏身墨甲内部或附近工事,疑似权世勋(幼子),概率72.1%。”
记录完毕,他缓缓移动镜筒,扫过盘龙垒其他区域。大部分区域能量屏蔽良好,但在靠近后山某处,他的镜片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纯净的能量波动,如同深潭中投入的一颗明珠,虽然瞬间就被更强的屏蔽场覆盖,但那惊鸿一瞥的痕迹,已足以让他心跳微微加速。
“检测到高纯度生命能量反应,性质与‘墨髓’污染高度相斥,与目标‘血钥’特征吻合度39.8%…位置,后山偏西,地下深度约50-70米…” 他冰冷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一丝波动,如同发现猎物的毒蛇,“疑似‘净世之光’量产工坊或…特殊个体(权靖烽)活动区域。”
他小心翼翼地调整焦距和滤光片,试图捕捉更多信息,但那波动再也没有出现。然而,这已经足够了。他再次对着录音设备,声音依旧冰冷,却带上了明确的指向:“发现高价值疑似目标能量痕迹。建议:优先渗透后山西侧区域。需‘破障’级支援。”
星芒一闪,虽未照彻全貌,却已锁定了磐石堡垒最珍贵的秘密所在。冰冷的窥视,从未停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