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病榻定策,驱虎吞狼(白府密室)
权世勋(幼子)的体力恢复了不少,已经能够长时间坐着阅读和思考。在仔细听取了白映雪关于应对“统制委员会”的详细过程和“银狐”传来的关于哈尔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的情报后,他沉思了许久。
“映雪,你做得很好…以退为进,分化瓦解,争取了时间。”他先是肯定了妻子的做法,随即眼中闪过一丝锐芒,“但,还不够。我们不能总是被动接招,需主动制造混乱,转移视线。”
他指向“银狐”情报中关于“满铁调查部”分支机构和对“星源”资源分配可能存在不满的线索。
“让田叔叔…想办法,将‘统制委员会’借日军之名,在山西疯狂敛财、中饱私囊,甚至可能影响‘星源’相关物资供应的消息…巧妙地、‘无意间’透露给哈尔滨那边,对星坠和满铁不满的关东军势力…”
他咳嗽了几声,继续道:“同时…将星坠通过‘统制委员会’打压晋商、企图垄断资源的行为,透露给重庆方面…尤其是那些…对‘敌后经济’感兴趣的大员…”
这一计极为大胆和刁钻!旨在利用日军内部(关东军与星坠/满铁)、以及重庆与日伪之间的矛盾,将白家遭受的打压,描绘成星坠势力贪婪无度、吃相难看,甚至可能损害日军整体利益和“星源”计划的行为。从而引发日军内部对星坠的不满和重庆方面对“星源”价值更高的贪婪,让他们从外部给星坠施加压力,迫使星坠暂时放缓对白家的直接逼迫。
“此计…险矣…”白映雪微微蹙眉,“若操作不当,恐引火烧身。”
“置之死地…而后生。”权世勋(幼子)目光沉静,“星坠势大,循规蹈矩,唯有死路一条。唯有将水搅得更浑,让猎犬互相撕咬,我等方能于缝隙中…求得生机。执行时,务必…滴水不漏。”
白映雪沉吟片刻,重重点头:“我明白了。我会和田叔叔仔细筹划,选定最安全的渠道散播消息。”
第二幕:谣言漫卷,各方心动(太原 / 重庆 / 哈尔滨)
数日之后,几股看似无关的谣言,通过不同渠道,在特定的圈子里悄然流传开来。
在太原的日伪军政圈里,流传着“物资统制委员会”那帮人借着为“星源”征集物资的名头,大肆克扣盘剥,钱都进了自己腰包,送到东北的物资数量质量都大打折扣,惹得关东军大佬极为不满的小道消息。
在重庆某些关心“敌后经济”的部门里,则流传着日本人在山西发现了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矿产(影射“温魄石”,但故意模糊),却被其内部的神秘组织“星坠”强行垄断,连日本军方都难以分一杯羹,因此才疯狂打压白家等晋商,企图独吞的消息。
而在哈尔滨,某些关东军军官的社交场合,也隐约听到了对“满铁”和背后势力吃独食、办事不力还连累皇军名声的抱怨。
这些谣言真真假假,虚实难辨,却都精准地戳中了各方的敏感神经。太原的“统制委员会”感受到了来自日本军方系统的无形压力,行动不得不有所收敛。重庆方面对“战略矿产”的兴趣被大大激发,加大了对相关情报的搜集力度。哈尔滨的关东军与星坠/满铁之间的微妙裂痕,似乎又加深了一丝。
白家承受的正面压力,果然为之一轻。权世勋(幼子)病榻上的谋略,初见成效。
第三幕:破晓蛰伏,另辟蹊径(兴安岭密营)
“破晓”支队在经历上次的惊险后,行动变得更加谨慎和隐秘。强攻基地入口无异于自杀,他们改变了策略。
专家“磐石”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由于基地深埋地下,为了保证基地内人员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必然会配备一套庞大而复杂的通风、排水以及能源输送系统。
这套系统不仅要确保基地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新,还要能够有效地排除积水和污水,同时还要源源不断地为基地提供所需的能源。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系统的规模必定是极其巨大的。
而这些系统的外部出口,由于其相对独立于基地的主体结构,可能在防御方面会相对薄弱一些。毕竟,这些出口主要是为了与外界进行必要的物资交换,而不是作为基地的主要防御点。
此外,考虑到安全性和隐蔽性,这些出口很可能会被设置在更为偏远和隐蔽的地方,以避免被敌人轻易发现和攻击。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寻找这些外部出口,找到进入基地的另一种途径。
小队于是调整了侦察重点,开始沿着山脊河流,寻找任何可能的人工管道出口痕迹。这是一个更为枯燥和需要运气的工作,但一旦找到,就可能发现通往基地内部的“捷径”。
同时,他们继续远距离观察记录基地的活动规律、运输车队的路线、以及那种幽蓝气体的排放周期,积累着越来越多的数据,等待致命一击的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