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小队在沙丘背后已潜伏了两天两夜。沙漠昼夜温差极大,白天酷热难当,夜晚寒风刺骨,加之饮水严格控制,队员们的体力消耗极大。但没有人抱怨,所有人都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
顺子怀中的探测器每日夜间都会准时捕捉到那稳定而晦涩的能量波动,证明裂缝下的基地仍在持续运行。他们甚至观察到,每隔一日,深夜时分会有一次明显的能量强度提升,持续约半个时辰,仿佛在进行某种定期的“充能”或“测试”。
第三日凌晨,天色未明,一阵轻微却异于风沙的引擎声由远及近。石峰立刻警觉,示意队员们隐蔽。只见两辆覆盖着伪装网的卡车,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艰难驶来,停在了裂缝入口附近。车上跳下七八名身着土黄色工装、动作干练的人员,从卡车上卸下几个长方形的、用油布包裹严实的箱子,迅速抬入裂缝之中。整个过程安静迅速,显然训练有素。
“是补给队。”石峰低声道,“看箱子形状和重量,不像普通物资,倒像是……精密仪器或武器部件。”
顺子悄悄调整探测器方向,对准那几口箱子。“头儿!箱子里的东西……能量反应很强!虽然被屏蔽了大部分,但泄露出来的一丝……跟下面的波动很像,但更……更‘新’?”
这个发现让石峰心中一凛。星坠不仅在敦煌建立了据点,还在持续向其输送重要的设备或技术组件!这意味着这个据点绝非简单的观察站,而是具备重要功能的核心节点之一。
他让擅长绘画的队员凭记忆将卡车型号、人员特征、箱子数量及大致形状详细记录下来。这些细节,都将成为分析星坠西北战略意图的关键情报。当第一缕阳光照亮魔鬼城狰狞的轮廓时,补给队已完成任务,驾车消失在茫茫戈壁中。石峰知道,必须尽快将这份重要情报送回祁县。星坠在西北的布局,正逐渐清晰,也愈发令人不安。
第四幕:商会深耕 水利安民(祁县郊外 汾河支流工地)
白映雪提出的“以工代赈”水利工程,在晋商联合理事会的推动下,迅速展开。汾河一条淤塞严重的支流河畔,成千上万的乡民在理事会组织的工匠指导下,热火朝天地疏浚河道、加固堤坝。场面宏大,人声鼎沸。
白映雪在白鸿儒和王有禄的陪同下,亲临工地巡视。她并未穿着华丽的服饰,而是一身素雅便捷的衣裤,头上戴着遮阳的斗笠。她仔细查看工程进度,询问乡民伙食和工钱发放情况,遇到年迈体弱者,还会温言叮嘱几句。
“白小姐真是活菩萨啊!” “要不是理事会给这口饭吃,今年这青黄不接的时候,真不知怎么熬过去。” 乡民们感激的议论声不时传入耳中。白映雪深知,这不仅仅是慈善,更是收拢人心、稳固根基的重要手段。她暗中吩咐王有禄,将一批新制成的“简易护身符”,以“保佑平安、祛病消灾”的名义,优先发放给那些干活最卖力、家境最贫寒的乡民骨干,以及理事会下各商号派来负责管理的可靠管事。
田文镜县长也数次前来视察,对白家牵头此举大为赞赏,认为此举有利于地方安定和农业生产,表示官府将给予全力支持。这无疑为白家的行动提供了更合法的外衣。
工程之余,白映雪还让随行的郎中设立临时义诊点,免费为乡民和工匠看病抓药。一时间,白家与理事会的声望在祁县及周边乡村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条看似普通的河道,不仅疏通了水流,更疏通了白家深入乡土社会的血脉,将商业利益、民生保障与情报网络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第五幕:冰湖余音 狐影南顾(河西走廊 某绿洲小镇)
“银狐”并未如格鲁乌预期的那样继续西行进入新疆,而是在抵达哈密后,突然折而向南,进入了更加混乱但也更容易隐藏身份的青海、甘肃交界地带。他像一匹真正的孤狼,敏锐地嗅到了空气中不同的味道。
在一个三教九流混杂的边陲小镇茶馆里,他听到了关于敦煌“魔鬼城”夜间异光和怪声的传闻,也隐约捕捉到了一些关于“特殊勘探队”在祁连山活动的零碎信息。这些信息与他掌握的星坠技术特点和对特殊能量的追求不谋而合。
他判断,星坠的战略重心确实在向西北倾斜,但其活动范围可能远不止敦煌一处。祁连山脉蕴藏的丰富矿产资源,同样可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西北……果然成了新的角力场。”“银狐”心中冷笑。他决定暂时不去新疆冒险,而是留在甘青一带,利用自身对星坠的了解和技术背景,或许能在这里找到新的“合作”伙伴,或者……制造一些更大的混乱,从而攫取更大的利益。他就像一颗危险的棋子,主动跳入了西北的棋局,试图将水搅得更浑,以便浑水摸鱼。他的动向,通过一些极其隐秘的渠道,也开始零星传入傅三爷的情报网络,为本就复杂的西北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
(第211章 完)
喜欢权倾1925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权倾1925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