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软硬兼施 巧拒招揽(祁县 白府会客厅)
重庆方面的特派员姓郑,是一位面带笑容却眼神精明的中年官员。他在田文镜县长的陪同下,“顺道”拜访白府,名为考察地方工商,实则为探白家虚实。
会客厅内,茶香袅袅。郑特派员先是高度赞扬了白家及理事会在稳定地方、支援抗战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话锋随即一转:“白小姐,权先生(指权世勋幼子,因‘卧病’未出面),如今国难当头,正是需要集中力量,一致对外之时。听闻贵家族素有渊源,于格物、医药乃至一些……嗯,独特技艺上颇有建树。中央对此十分重视,希望能将这些力量整合起来,为抗战大局服务啊。”
他话语客气,但“整合”、“服务”等词,已然透露出招揽甚至收编的意图。
白映雪早已做好准备,她神色从容,语气温和却坚定:“郑特派员过誉了。白家世代经商,略通些祖传的药材辨识和器物保养之法,无非是糊口技艺,实难登大雅之堂,更不敢当‘独特技艺’之称。此前应对地方邪祟(隐指星坠),亦是依靠乡民同心,及田县长与各方支持,侥幸成功,实乃份内之事。”
她巧妙地将白家的技术归为“祖传技艺”和“份内之事”,既否认了拥有特殊能力,又表达了支持抗战的立场,却绝口不提“整合”与“服务”。
田文镜在一旁打圆场:“是啊,郑特派员,白家向来遵纪守法,热心公益,是我山西河北两地的商界楷模。如今理事会正筹备兴办实业,亦是增强地方、支持抗战之举。”
郑特派员见白映雪滴水不漏,田文镜也明显偏向白家,知道强求不得,便笑了笑,不再深究,转而谈起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官话。但他离去时,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审视与算计,却被白映雪清晰地捕捉到。这次接触,只是开始。
第二幕:技术深潜 化整为零(白府工坊及城外据点)
应对完郑特派员的试探,白映雪与权世勋(幼子)更加坚定了“藏拙”与“深耕”的策略。针对可能存在的技术觊觎,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李守拙主导的“预警罗盘”研发,被分散到几个不同的、看似普通的手工作坊进行,核心的矿石处理和能量校准步骤则由他亲自在密室完成。从星坠吸纳来的技术人员,被严格限制接触白家核心传承,其工作内容也多是与改进现有民用器械相关。
同时,白家开始将部分重要的研究资料和特殊矿物储备,秘密转移至盘龙垒旧址以及新开辟的几处更深山中的隐蔽据点,实行“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策略。
“外部压力越大,越需内功扎实。”权世勋(幼子)虽在病榻,思路却异常清晰,“商会明面上的实业要做大做强,这是我们的护身符。而真正的根基,需藏于九地之下。”
第三幕:海上合作 通道升级(山东秘港 & 八路军胶东根据地)
权世勋(长子)与八路军胶东部队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他提供的药品、五金、甚至偶尔缴获的日军密电码本,对根据地来说是雪中送炭。作为回报,八路军不仅提供了部分资金,更重要的是,共享了沿海日伪军调动的情报,并帮助权世勋(长子)建立了一条更安全、更隐蔽的岸上补给和销赃渠道。
这一日,墨离带着一份清单找到权世勋(长子):“大当家,老徐那边提出,希望能长期、稳定地获得一批制造手榴弹和地雷所需的硫酸、硝酸,还有无缝钢管。他们愿意用黄金和缴获的日军物资交换,价格好商量。”
权世勋(长子)看着清单,咧嘴笑了:“妈的,这是要把老子当成他们的后勤部长啊!不过……这生意,做得!”他意识到,这种更深层次的合作,不仅能带来更多实惠,也能让他的海上力量与陆地的抵抗运动联系得更紧密,价值远超单纯的抢劫。
他下令,今后行动要更有针对性,优先劫掠运输化工原料和军工材料的日伪船只。一条连接海上游击与陆地抗战的隐秘供应链,在利益的驱动和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悄然成型并不断升级。
第四幕:塞外扎根 商贸掩护(陕北 白家新设贸易栈)
在老谢和赵排长的努力下,白家在陕北根据地边缘建立的,不再仅仅是秘密货栈,而是一个半公开的“贸易栈”。它明面上收购当地的药材、皮毛、粮食,销售来自“国统区”(实为白家商会渠道)的食盐、布匹、农具等必需品。
这种公开的商贸活动,为秘密物资运输提供了绝佳的掩护。重要的药品、电池、通讯器材,就混在普通的货物中,利用根据地的保护和白家建立的群众网络,悄然运抵目的地。
贸易栈的存在,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微循环,白家收购土特产的价格公道,销售的必需品价格相对平稳,进一步赢得了民心。当地百姓甚至自发组织起来,为贸易栈的运输队提供保护和向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